诸天大征战吾即天命

九百零九章 谏臣与改革者

 皇帝震怒到如此地步,房玄龄等大臣虽然一头雾水却还是磕头认错。只有魏征正色说,没人敢轻视越王。按照儒家思想,大臣是为国家服务的,即使做的不对,也不允许亲王侮辱。隋朝的事情能当经验吗?那些亲王后来都怎么样了?不都没有好结果吗?

 魏征的声音比唐太宗还大。他顿了顿接着说,如果我们生活在无道的时代,别说亲王,谁都可以横行霸道,可现在是开明时代,是有道明君在指挥我们,怎么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魏征用打一巴掌给个枣的方式,批评中含着表扬,不但让唐太宗平息了怒火,还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唐太宗从这件事以后还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见了亲王不必行礼。

 这就是其中一个例子,魏征的胆子非常大,大到和李世民对骂的程度,他有时候就像一个疯子,完全不顾自己的身份直接在大庭广众之下让李世民下不来台。

 但魏征也是一个贤臣,他的话虽然难听,但却都是有着明显的劝告意味,让李世民知道魏征其实是在帮他。

 魏征一生前后谏言两百多次劝解太宗以历史的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本着清静无为、“仁义”行事,无不受到采纳。

 

 魏征死后李世民更发出感慨:魏征没,朕亡一镜!,魏征这个人每个人的看法都是不同的,有人说魏征大逆不道没有一丝对君主的敬畏,反而让君畏惧臣,开创了史上第一例君畏臣的典范。

 但也有人说唐太宗就是有了魏征才能成就天下盛世-贞观之治,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不同的想法,魏征给人的印象同样如此,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观点去评价魏征。

 但不可否认的是魏征的才能是无法被遗忘的,这大概就是史上第一谏臣-魏征。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