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宁背一世骂名,也要让子孙享福!

 京师。 

 自从朱慈烺与崇祯商定好五年国策之后,朱慈烺可没有闲着。 

 朱慈烺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去推行新商税,而像是满朝文武猜测的一样,似乎朱慈烺就是一个台阶。 

 朱慈烺从来没有提过要推行新商税。 

 朱慈烺先是去了一趟锦衣卫,让锦衣卫调查京畿有报效国家之志,却没有做官,或者不得志的举人和进士。 

 这是朱慈烺在为组建报社而做准备。 

 为什么选用这些人,而没有选择朝廷的官员! 

 原因很简单! 

 如今大明的政治局面很复杂,党同伐异,基本上,想要做官,就要结党。 

 这些人不用也罢。 

 而那些被排挤的举人和进士,自然不用多说,他们连做官的机会都没有,这就意味着他们没有结党。 

 除此之外,朱慈烺还派人去寻找宋应星与徐光启,毕懋康。 

 宋应星可是明末格物论第一人,《天工开物》就是他写出来的。 

 是世界上第一本格物论技术百科全书。 

 徐光启的能力也不弱于宋应星,在崇祯一朝,他可是想要大力发展火器的,结合西方火器,对大明的武器进行改造。 

 关于武器方面,徐光启了解的比宋应星还要多。 

 至于毕懋康,主要著作就是崇祯八年才成书的《军器图说》。 

 这也是大明发明燧发枪的第一人! 

 朱慈烺想让大明走向一个工业帝国,那就缺不了这些人的帮助,他虽然有着后世很多的先进知识,但改造一事,他不可能亲力亲为。 

 所以,他打算交给宋应星和徐光启,毕懋康来做。 

 宋应星与徐光启负责工业,毕懋康负责改造武器! 

 这三人,除了宋应星在江西老家,徐光启和毕懋康都在京师! 

 徐光启现在正在编撰《崇祯历书》,毕懋康现在在兵部任右侍郎。 

 事实上,此时的大明在火器设计和制造方面,处于世界第一,遥遥领先西方! 

 虽然燧发枪是西方最先发明出来的,但他们的制造和设计水平,远远不如大明,一百年都没有实现大规模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