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我都没有说完,你就说好?

 什么! 

 大明八成官员都该杀! 

 崇祯双眼睁大,内心震撼无比。 

 他知道大明官场糜烂,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糜烂到这种程度。 

 如若果真如朱慈烺所想那样,那杀了这些官员,到哪里去补充? 

 崇祯简直就是不敢想象! 

 不过,崇祯也知道,想要革新,哪里有不流血的! 

 再者,通过这段时间,崇祯对朱慈烺的了解,朱慈烺既然说出来,必定是有办法的。 

 崇祯想到这里,便迫切的说道:“烺儿,你说一说,缺少官员,该如何解决?” 

 “有两种方式,其一,采用以山西举人弥补做官,或者牵连不深者,戴罪立功!” 

 朱慈烺淡淡的说道。 

 这种办法实际上也是中规中矩,但也是一个解决的办法。 

 其实,山西的举人,如果没有考中进士,想要做官,却一直没有排上的,只有两种人,一种就是受到排挤,一种就是能力不行的。 

 这两种,都有大概率背后没有贵族支持,如果有的话,也不会排到现在。 

 当然,世家肯定是有世家支持的,只不过是贵族与寒门的区别。 

 不管是寒门,还是贵族,都不是最好的选择。 

 杀了一批,不过是换上另外一批。 

 想要改变这种情况,那就只有降低读书成本。 

 在古代读书的成本是极高的! 

 通常情况下,寒门或者贵族还好说,如果只是普通的农家子弟,几乎是要举全族之力才能够供养几个读书人。 

 这也就导致一种情况,宗族势力出现,一旦有人中举或者考上进士做官,就会出现疯狂回馈宗族的情况。 

 毕竟,大家穷的时候,倾尽所有供你读书,总不可能你功成名就,就不认族亲了吧? 

 也就是所谓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贪污腐败,包庇的事情就会出现。 

 想要杜绝这种情况,唯有降低读书成本! 

 这也是五年国策中的一项。 

 崇祯微微点头,道:“烺儿,依你之见,山西布政史该由谁来担任?” 

 这可是一省最高长官,真正的封疆大吏。 

 而且,山西有着两个军镇,北方门户,一省最高长官十分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