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鸡笼山的变化(第3页)

 除去民生农业方面的问题得到妥善处置,商业也在这里开始。 

 大明第一商会入驻鸡笼山,成为鸡笼山最大的大明商会。 

 当然,第一商会入驻鸡笼山,虽然是为了海贸而来,但更多的是为了这里的大明百姓,在这里开设工厂,为大明百姓提供更多赚钱机会。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随着朱慈烺光复鸡笼山,实施的一系列政策,让福建,广东,甚至是江浙等地的诸多商会,都纷纷涌向鸡笼山。 

 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朱慈烺准许外夷在此地进行贸易,这意义很重大。 

 因为整个大明虽然经过隆庆开关以后,不再是全部封闭状态,但就几个固定贸易点,还是跟固定的国家进行贸易,实在是狼多肉少。 

 而鸡笼山不同,鸡笼山只要是经过鸡笼山省府批准,就可以进入此地经商,这也就意味着,贸易点虽然固定,但是贸易国家却不再是固定,而是更多,更广! 

 这也将意味着,贸易会更多! 

 这对于商人来说,简直就是有着致命的诱惑,贸易多,就代表挣得银子更多,他们怎么能不来? 

 自古以来,商人本性逐利! 

 因此,对比荷兰殖民时期,光复城在短暂的时间里,比起先前的热兰遮城,要更加的热闹,更加的繁华。 

 此时,朱慈烺和孙传庭从城中乘坐蒸汽汽车,来到城外,朱慈烺看着忙碌着的百姓们,开垦荒地,修缮道路,房屋等等,一切都是井井有条。 

 不难看出,不出三年,鸡笼山将会是整个大明最为繁华之地,其程度超越京师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朱慈烺对于这一切都很满意,他只需要做出决策,就能够有能臣为他解决所有的烦恼。 

 这也让朱慈烺更加看重孙传庭。 

 朱慈烺不住感慨道:“孤一直都以为伯雅弃文从武,在治理地方上,并不是很擅长,没想到,今日却让孤大开眼界。” 

 “伯雅,竟是文武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