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7章 大忠臣重整山河(第2页)
李长祥立即明白了他的意思,永历帝死在吴三桂手上,若是立南明诸帝之后,莫说天下人不会信服,便是吴三桂自己也过不了自己之关。拱手说道:“多谢玄初(刘茂遐字)指点,吾省得”。
次日,刘茂遐见吴三桂,言故明兵部左侍郎李长祥前来投奔。
“哎呀!李公来投,大事成矣!请速请!”听说大名鼎鼎的李长祥来投奔他,直喜得平西王爷手舞足蹈,立即命人去请。一见李长祥,便延以宾礼,又是拱手作揖又是上座奉茶,十分客气。李长祥倒也不推辞,坦然受了这上宾之礼,面上神色如常,真正是宠辱不惊、不卑不亢。
名士风流非常人能比!吴三桂暗自称奇,笑吟吟地询问方略:“今满洲覆灭,天下板荡,孤欲复兴汉室,还请李公指教!”
见他询问,李长祥也不拐弯抹角,直抒胸臆道:“今胡虏横行,百姓苦甚!当趁建奴覆灭之机,亟改大明名号以收拾人心,立怀宗(指崇祯帝)后裔以鼓舞忠义。您是先帝亲封的平西伯,立先帝之子,名正言顺!”
听他提及崇祯皇帝,吴三桂不禁感慨万千,先帝很器重自己,且死的壮烈、天下人多怜之,立先帝之子的确是个好法子!可如此大事,岂是当场能决定的还须多找人商量,当下言道:“多谢先生指教,容孤思之”。
上位者须兼听则明,吴三桂知道方光琛、胡国柱反对拥立朱明后裔,想再听听二人意见,召二人见面。
“殿下曾诛杀永历,虽不得已而为之,可此事天下人皆知,若再立明帝之后,恐遭非议”,胡国柱劝道。
吴三桂摇了摇头,“昔年北京城破时,周、田二皇亲密会太监王奉抱年甫三岁的先皇三太子寄命托孤。先皇殉国,理当由先皇之子继统,可福王、桂王这些乱臣贼子,居然敢僭越帝号!孤诛桂王,乃是为正纲常,何惧非议”这番话说得振振有词,真仿佛是扶明祚于将亡的大英雄!
见他连寄命托孤的故事都编出来了,胡国柱知道岳父其实已经拿定主意,心中大急,拿眼不住地瞅方光琛。
毕竟与吴三桂相交多年,方光琛很明白他的心意,不慌不忙地谏道:“王已诛永历,复欲预诛先帝之子乎”
被人揭了短,吴三桂大怒,“廷献此言何意孤是要扶保明祚,如何会加害先帝血脉”
“臣失言,殿下息怒”,见他动怒,方光琛心中暗喜,请完罪后,缓缓言道:“自古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昔项羽立义帝,后又弑之,反动天下之兵。今天下在王掌握,他日又置怀宗后裔于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