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0章 都是食盐惹的祸(第2页)
“您所言固然是妙策,但吴军在江西的德化、瑞昌、武宁、宁州等地布有重兵,又有幕阜山、九宫山、太平山等山峦可以依托,由武昌南下并不容易。此外,劝降也并非毫无所获,孤还是捕到了一条大鱼。伪周的漕运总督屈尽美因吴三桂之故被明升暗调,心中不悦,已经派人送了降表来”,说完,绰思吉得意地命亲卫取来一封表章来呈给西日莫瞧。
漕运总督这官职在明朝和清初时权力极大,全称为“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堂堂一品大员,驻节于南直隶淮安府城,不仅管理跨数高官达三千多里的运河沿线,而且还兼着庐凤巡抚,有权管理凤阳、淮安、扬州、庐州四府和徐州、和州和滁州三州政务。虽然到了顺治十六年(1659年)时不再兼任巡抚,权力小了些,但仍辖文官武将二百七十多员,拥有仓储、造船、卫漕兵丁二万余人,还管着规模极大的清江浦造船场。不过,自从卫军攻破北京后,漕运便成了空话,漕运总督除了亲辖的三千四百人的“漕标”外,已经丧失了所谓节制鲁、豫、苏、徽、赣、浙、鄂、湘八省漕粮卫、所之权。
屈尽美原是满清的广西巡抚,五年前广西用兵需要大量兵饷,屈巡抚囊中羞涩,便向清廷上疏请求将湖南衡州、永州、宝庆三府由两淮盐区改销广东盐区。这三府原属两淮盐区,离两淮近距广东远,这么一改,盐商们运盐不得不由梧州经桂林、过灵渠、抵全州,然后才能入湖南。盐道距离倍增导致盐价大涨,“淮盐每包重八斤四两,时价不过一钱有零”,而粤盐绕道广西进入三府,“每斤纹银七八分不止”,数倍于淮盐。这么一搞,广西财政收入确实增加不少,可却苦了三府百姓,他们有便宜的淮盐不能食,不得不买贵得多的粤盐,怨声载道。两淮巡盐御史胡文学等官员激于民愤,狠狠参了屈巡抚一本。
清廷其实也知道屈巡抚的难处,若不是广西连遭战乱民生困苦实在筹不到兵饷,又怎会出这讨人骂的主意?本不想理会,孰料此时大忠臣平西王吴三桂上疏了,狠狠地指责屈巡抚提出的奏议害民,说什么三府百姓遭此恶政,倾家荡产、弃业逃窜者,不计其数。请求朝廷止认粤课、仍食淮盐,并将害民巡抚屈尽美革职,改任广西布政使金光祖为巡抚。平西王权势滔天,金光祖已经暗中投靠,此举明为民生,实则是想扩充自己在广西的势力。对这一小算盘,清廷看得明白,无奈今非昔比,大家伙都指望着吴三桂出兵抵御卫军,不能不给其面子。不过若全依了吴三桂,又恐其小觑朝廷,挨了段日子后,同意衡州、永州、宝庆三府仍食淮盐,并改任金光祖为广西巡抚,不过并没有将屈尽美革职,而是拔擢为漕运总督。
有些一节,屈总督自然对大周的昭武皇帝陛下心存隔阂,收到秦王绰思吉所写的劝降信后顾不得什么汉胡之分,将心一横归顺了大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