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9章 入贵州先胜后败

贵州黎平府是个汉、苗、侗等族杂居的多民族地区,曹滴洞蛮夷长官司一带历来是苗族杨氏土司的祖地。顺治十七年,曹滴洞长官使杨如华心系大明,不惜变卖家产也要起义兵伐清,被清兵讨平后改土归流。虽然如此,此地残存的杨氏土司势力皆依附于从曹滴洞分化出去的三郎司(古州司)杨氏土司。现任三郎长官使杨世勋实际控制着古州和相当一部分曹滴洞地区的土地,在黎平地区算是有实力的“大土司”。

这一日,三郎长官司衙门来了贵客,黎平知府刘童带着赤溪湳洞长官使杨鸣鸾、亮寨长官司使文炳、洪州长官使李煦、欧阳长官使阳鼎、西山阳洞蛮夷长官使韦耀、洪州长官使李存仁来到了他的领地。在官威赫赫的知府老爷面前,即便是本地的土皇帝杨世勋也只能位居次座。

“诸公,刚接到圣旨,陛下即将班师,命我等准备供十一万大军一月之用的军粮。黎平是个穷府,府库里可没多少存粮,只好劳烦诸位了”,刘童朝众人拱了拱手。

十一万大军所需一月之粮可不是小数,贵州多山地,粮食产量并不高,众人不由面露难色。刘府尊望着诸土司之首的杨世勋,等着他表态。

杨世勋心头剧震,吴三桂刚离开贵州两个多月就要返回,而且离开时三十多万人马,返回时怎么只有十一万莫非吃了大败仗虽然如此,十一万大军也不是小小的三郎司可以违逆的。他清楚地记得自己的同宗、前曹滴洞长官使杨如华不顾实力悬殊起兵反清,落得个被改土归流的下场。若不是起兵前将田产卖给同宗未作为逆产查抄,杨氏还不知落魄成什么样子!所以弱不与强争,乃是至理名言。见刘童盯着自己,苦笑一声说道:“小人愿倾尽所有供应大军,只是积蓄有限,恐力不从心”。

刘童满意地点点头,“诸公不必担忧。我大周在贵阳屯积有大批粮草,赵督宪(云贵总督赵廷臣)已命王副戎(偏桥副将王可就)率军押运思南、石阡、铜仁、思州、镇远五府钱粮去里古州,又命龙参戎(都匀参将龙畧)由都匀府运粮至里古州。吾以为凑够半月之粮便可交差矣”。

见众人如释重负,他又呵呵一笑,“除了粮食,诸公还须各出兵五百,和本地驻军一起迎接陛下”。

吴三桂带着残余的十一万败军撤退至贵州黎平府曹滴洞蛮夷长官司,离黔时的三十一万多兵马只剩这些,并非真的有二十万人战死或被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走失在莽莽群山中,一时聚拢不来。身经百战如他深知军心已失、必须找个地方休整,甫一战败便带着残兵败将撤入黔境,压根不敢留在古泥关附近收拢败军,这便加剧了军队减员。

望着迎接自己的刘童和一众苗、侗等族土酋,昭武皇帝露出温和的笑容,得知他们还为自己的大军筹措了半月之用的军粮,这笑容便更加的和蔼。大败之后人员损失倒在其次,最可怕的是粮草辎重丢了个精光,将士们身上只剩几日干粮。军无粮则散,若无这批粮食,可就麻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