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奉军入关


 
  人间四月天,战况欲开,硝烟滚滚。

  直奉两家,冷战一年,打尽了口水仗,终于到了不得不刀剑相向的地步。

  如果说,先前有关战事的传闻,尚有捕风捉影的嫌疑,还能扣上一顶“扰乱民心”的帽子;那么,如今的情况却是,整座奉天城的百姓,全都无比坚信,张大帅的确就要挥师入关了。

  新历三月底,奉天督军署致电京师首府,以换防为名义,调八弟张辅臣率中央陆军第二十七师入驻关内。

  奉天各界都知道此举意味着什么。

  陆军二十七师乃张大帅麾下亲兵,是他发家以后,亲自带领的第一支正牌武装力量。

  其兵源素质、武器装备、作战经验,实为奉军之首。

  全军上下,恐怕也只有太子爷所率领的部队,能够勉强与之媲美。

  以此为开端,奉张集团借用京奉铁路,开始陆续向关内调兵遣将。

  新历四月上旬,奉天省府正式发布总动员令。

  霎时间,奉天全省,乃至整个东三省的物资、运输、以及人员调配,悉皆实行军事优先,商界随之震荡。

  不消几日,北大营便已近乎人去楼空。

  一人之心,三省兵将,挥师南下,入关争雄。

  从国属陆军、省属部队,到警卫团、先兵营、学员兵,各式兵团,概莫能外。

  同时,张大帅又电令结义兄弟、察哈尔督统、奉天第一师师长、五哥张叙五率军沿京汉铁线路派兵列阵。

  如此一来,奉军共计出动两个半的满编师、九支混成旅、以及若干部队,约有十余万人越过山海关,誓同直系一决雌雄。

  随后,张大帅以“镇威上将军”的名号,改称入关奉军为“镇威军”,囤兵军粮城,设立镇威军总司令部。

  事至于此,早已不再有人对“和平”怀揣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

  一时间,京津各地百姓,纷纷涌入城中,唯恐刀剑无眼,落得个兵灾冤魂的下场。

  然而,战争从来不只是沙场上的你死我活,更涉及舆论、政治、后勤等多方面的博弈。

  逃往内城、租界的平民百姓,就算躲得过兵灾,也躲不过随之附生的人祸,物流停滞、商品短缺、物价飞涨……

  凡此种种,虽不至于杀人不见血,却也免不了被剥下一层皮,乃至伤筋动骨,一夜之间,房倒屋塌。

  可是,真金白银不会凭空消失,无非是从这只兜里,转到了那只兜里。

  有人赔钱,自然就有人赚钱,甚至于赚到盆满钵满,满嘴流油的地步。

  凡此类囤积货物、哄抬物价的国贼禄鬼,各省各地,实在不胜枚举。

  百货商场没有的货,他有;粮油店里没有的米,他也有。

  他们料事于先,人脉通达,消息广泛,赚钱便如喝凉水一般简单,寻常百姓,只能望其项背。

  当然,百姓是要骂他们的,也只知道骂他们,因为坐井观天者,只能见到那一片云。

  殊不知,云随风动,他们也只是挣这一份“跑腿”的钱。

  不过,相比于交战地的种种乱象,关外三省凭借悬于边陲的地利,反而并未受到过多的负面影响。

  奉军入关以后,除了货物偶有延时,百姓大多是该怎么过日子,还怎么过日子,尤其是乡下的农户,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即便如此,在保障后方安稳的相关事宜上,张大帅仍旧不敢掉以轻心。

  新历四月二十五日,省府发布政令——奉天戒严,并特设省城戒严司令部。

  张大帅首先会见六哥孙九功,任命其为“镇威军”副总司令,坐镇奉天大本营,统筹一切后勤工作。

  大帅亲征,不挑别人,单挑六哥看家,足见其肝胆相照,忠贞不二。

  其次,张大帅又接着会见了省府各个公署衙门的高官要员,以及留守奉天的军警官差,百般叮嘱,自不必多言。

  最后,老张又接见了那些省城内外颇具影响力的乡绅、豪强、商界领袖、社会闻人,吩咐他们各尽其力,稳固大局。

  尽管这些人并无实权,但在当年也曾出力倡行“奉人治奉”的理念,帮助过张大帅跟京师当局斡旋扯皮。

  江连横便是其中之一。

  只不过,相比于其他豪强,江家更受省府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