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渐变(第3页)

 江连横不敢表态。

 张大帅自顾自地说:“他们是做给吴秀才看的,我现在没功夫搭理他们。”

 “是,不过他们最近挺嚣张,到处抢劫挑事儿,我想——”

 “这还轮不到你操心!”张大帅打断道,“你最近就给我专心干好一件事儿,省议会筹办得咋样了?”

 “商会那边都已经安排好了,随时可以开会。”

 “记住,这是民意。”

 “当然,据我所知,奉天的老百姓,都是自发自愿地希望大帅继续主持关东。”

 江连横本打算趁机奉承几句,可眼见张大帅心气儿不顺,闷不吭声,便又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

 这时,窗外突然响起一阵闷雷。

 江连横举目远眺,却见玻璃窗上,零星滑过几道细细的雨丝。

 只眨眼间,雨势便陡然增强。

 屋内变得愈发晦暗。

 豆大的雨珠“噼里啪啦”地砸下来,很快便势同瓢泼,连同窗外的景物,也随之变得模糊不堪。

 “小江——”

 张大帅同样在看这场疾风骤雨,忽然开口道:“最近多留意留意省城的情况。”

 江连横一皱眉,却问:“大帅,具体是指?”

 “奉天的鬼子越来越多了,估计以后还会更多。”张大帅喃喃自语道,“要是有一天,奉天的鬼子比咱们的人还多,那奉天就不是奉天了。”

 江连横虽然一知半解,但也自然联想到了东洋侨民。

 将近二十年来,小东洋移民到关外的人数,始终在稳步增长,奉天百姓对此都有切身体会。

 不过,形势还远远谈不上严峻。

 张大帅先前从未提过此事,今天既然提了,必定有所缘由。

 “奉天人数还是太少,省府打算在关内开几个‘移民站’,直鲁豫津,多招些人来咱东北,小江,你懂我的意思吧?”

 江连横立刻听出了弦外之音。

 几十年来,“闯关东”的浪潮从未停歇,但多半还是发于民间自愿,来的都是逃荒的灾民。

 如今,省府却突然出面牵头,鼓励民间“闯关东”,再加上老张先前所言,必定是东洋侨民不久以后,将迎来一次人数暴增。

 为什么?江连横不禁联想起方才那帮东洋使团。

 尽管只是无端的猜测,但他还是坚信,用不了多久,奉天城里的小东洋,恐怕会越来越多。

 于此同时,伴随着“闯关东”人数激增,省城里的同乡会势力,也可能随之增强。

 江连横立刻警惕起来,赶忙点头应道:“大帅放心,有什么情况,我随时反映。”

 “行,就这,没啥事儿就回去吧!”张大帅无精打采地摆了摆手。

 江连横应声告辞。

 离开办公室,走到大门外时,才发现雨势已经大得不成样子。

 大雨随同风势,一阵一阵地拍下来,下得满地冒泡,积水横流,淤泥满目。

 江连横静静站了一会儿,警卫员忽然走过来,递上一把黑伞。

 “江老板,这伞你拿着,是大帅让我送过来的,要是不着急的话,就在这多坐一会儿,等雨停了再走。”

 “哦,多谢,我车就在外头,先走了。老弟你抽烟。”

 江连横拍给警卫员一包万宝路,旋即接过雨伞,撑开,“啪嗒”一声,踩在湿漉漉的台阶上,缓步离开大青楼。

 这伞着实不小,十八股铁签支撑,就算再装一个人,也显得绰绰有余。

 可是,雨乘风势,越下越大,一把伞毕竟护不住全身,眨眼间,衣裤便洇湿了一大片。

 行至中庭,忽有劲风袭来,只见那伞猛烈震颤,顿时逆翻上去,铁签伞骨立即折断。

 瓢泼大雨扑面而至,浇得江连横狼狈不堪,再看那软趴趴的雨伞,明明挡不住风雨,却又丢不得,便只好拿在手里,顶着大雨艰难前行。

 他快步穿过花园,奔向帅府院门,其身影渐渐远去,只在泥地上留下一排注满雨水的脚印。

 脚印旁边,正是一处花坛阶下。

 地面上,是成千上百只垂死挣扎的蝼蚁,方才的蚁穴早已毁于一旦,似乎一切都太迟了,而那只蚁后,竟也不知所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