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恰同学少年(第2页)

 

好朋友摇了摇头,却又有点胆怯,指着门外劝道:“你别傻了,他们要是开枪咋办?”

 

江雅浑不在意地摆了摆手,却说:“放心吧,这么多人,他们不敢开枪!”

 

“我看未必,你还是别过去了。”

 

“怕什么呀,要不你跟在我后面,走吧走吧,咱们上前头去看看!”

 

江雅爱凑热闹,说完就闷头挤进了人群。

 

门外的老柴一边推搡,一边用警棍驱赶人群,厉声喝道:“退后!退后!”

 

学校里毕竟都是女学生,尽管人数占据绝对优势,但在官差的武力威慑下,学生僵持了许久,竟始终未能突破防线。

 

一鼓作气,再衰三竭。

 

眼看着学生的势头渐渐颓丧下去,老柴的脸上也终于显出了得意之色。

 

然而,就在这紧要关头,猛听得不远处传来一声暴喝:“大家快去帮女子中学!”

 

众老柴顿时一惊,急忙转头张望,却见街面上竟突然窜出二三十号年轻人,抄着棍棒,正朝向这边横冲而来——是奉天体育专门学校的壮小伙儿!

 

此情此景,好有一比。

 

那边是“和尚庙”,这边是“尼姑庵”。

 

虽不能说是干柴遇烈火,那也是青春萌动的时候,绝对堪称强强联合。

 

女学生一鼓掌,这帮小子可真是玩了命地往前奔袭,眨眼间便已冲到近前。

 

众老柴原本正在跟女学生僵持,斜刺里忽又遇袭,难以招架,整个队形顿时就被人群冲散。

 

破绽乍现,学生立刻鱼贯而出,有如决堤洪水,再难抵挡。

 

江雅还没来得及看清状况,就被身后的同学推拥着冲出了校园。

 

众人如同刚刚打赢了一场胜仗,迫不及待地喊起来口号,并向道路两旁的行人发放传单。

 

“公布沪案真相,打倒英日帝国主义,收回主权,雪我国耻!”

 

大家都在呐喊,江雅便也跟着喊了。

 

学生渐行渐远,救亡图存的声浪很快就得到了其他学校的呼应。

 

见状,校门口的老柴气得捶胸顿足,两个领队的巡长直接破口开骂:“饭桶,一帮饭桶!完蛋的玩意儿,连学生都干不过,要你们有个屁用?你们手上的枪呢?那是枪!不是他妈的痒痒挠!”

 

众人略显为难:“队长……这、这也下不去手呀!”

 

“妇人之仁!这点魄力都没有,以后还怎么当差?”

 

“那要不您来?”

 

“他妈的,轮得着你小子将我?”领队的巡长摆了摆手,“还愣着干啥,等我开枪呐?赶紧回署里去汇报情况啊!”

 

公署没下死命令,开枪就要背黑锅,谁也不敢冒这天下之大不韪,便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学生们渐渐走远。

 

江雅所在的请愿队伍,从学校出发,朝内城挺进。

 

沿途经过许多商家店铺,有人闭门回避,有人在门外支两张方桌,上面摆满茶壶茶碗,另备些瓜果点心,旁边立个牌子——茶点免费,学生自取。

 

行至大东关,又有三五所学校的学生汇聚进来。

 

数千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各路官差也不敢上前阻拦。

 

更何况官差当中,本就有不少老柴支持学生,只不过碍于当差的这碗饭,不便明说罢了。

 

将近大半个钟头,队伍终于来到市政公署。

 

大楼门外的学生更多,乌泱泱的,人山人海,一眼望不到尽头。

 

东北大学、奉天医科大学、省立师范学校、满洲医科大学、同文商业学校、南满中学堂、文汇中学、文华中学……除了小学以外,省城里几乎所有学校都参与了请愿活动。

 

集会的人群仍在不断扩大,学生带动着省城商民汇聚其中。

 

战鼓雷鸣,巨大的白色条幅有如风帆过海,在人潮中缓慢游荡。

 

数百名就读于东洋学校的学生当众声明,同校方断绝关系,并发表退学宣言。

 

大楼门前,有人高搭演讲台,几个学生代表正在疾声宣读《泣告东三省同胞书》。

 

省城的宪兵大队和巡警大队全副武装,据守大门,严防群众试图冲关闯进公署大楼。

 

江雅跟着几个学姐,费了好半天功夫,才拥到讲台旁边,随同呐喊:“唤醒同胞,誓死抗争!”

 

片刻过后,却见大楼里走出一位公职人员,满面堆笑地站在台阶儿上,高举双手,安抚众人。

 

“同学们,同学们——”

 

人群稍稍安静了一些。

 

只听那人含笑着说:“你们的诉求,公署已经了解了,但是目前还需磋商计议,要不这样,你们先回去,我们明天派人去给你们答复?”

 

“少在那骗人!”台上的男生说,“王铁龛呢?叫他出来答话!”

 

“王先生有公务在身,暂时不太方便会见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