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火中取栗(第2页)

胡小妍一边说,一边拿起茶几上的电话,即刻吩咐南风过去操办。

王正南既然是开粮油店的,平日里自然没少帮家里分销各处庄田的收成,对此早已轻车熟路。

江连横见电话机被胡小妍占线,便起身朝书房走去,边走边说:“我去打几个电话,问问情况。”

忽然转过头,又冲孟铎吩咐道:“你先回去,最近公署有什么调令,立刻回来通知我,这件事办好了,以后绝对亏不了你的好处。”

孟铎却道:“哥,你别这么说,我能有今天,全靠江家的托举,现在正是用得着我的时候,还谈什么好处,小弟一定尽心竭力!”

说罢,当即转身而去。

江连横上楼打电话询问前线战况,许久没有回来。

花姐和谷雨面带愁容,都是经历过动荡不安的人,自然深知战争的残酷。

别说什么王旗义师,就算当真是为了救国救民,那也是战争,战争就会死人,只是死法不同罢了。

江雅和江承业这两个小辈,从没真正经历过时局震荡,甲午、庚子、日俄、辛亥,这些关外曾经爆发过的战争、乱局,对他们而言,只是书本上的几行字而已,到底不是切肤之痛,当下竟还莫名有些亢奋。

“妈,奉天也要打仗了?”

“别乌鸦嘴,你怎么不盼着点好?”

胡小妍厉声训斥江雅,自己却在心里预备着最坏的打算。

江承业眼见众人惶恐不安,便抿了抿嘴,闷不吭声。

大约半个钟头左右,江连横从楼上走下来,脚步未停,直奔玄关处换上呢子大衣,忙叨着说:“我出去一趟,晚上别等我回来吃饭了。”

紧接着,又突然探头回来,冲儿女抬了抬下巴,嘱咐道:“你们俩,明天别去上学了,老实搁家里待着!”
 

吃一堑、长一智,江连横这回算是提早把丑话说在了前头。

学生不禁忽悠,而郭将军反奉的消息,迟早都会泄露出来,到时候谁知道这帮小年轻又会捅出什么篓子?

……

大西关,德义楼。

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冬夜的寒风吹得窗棂微微震颤。

省城商民绝大多数还不知道郭鬼子造反的消息,像这般要紧的军政大事,向来先在权贵之间悄然流传。

江连横约的是军需处的陆长官。

在此之前,他已先后给大帅府、市政公署和保安司令部供职的熟人打过电话,虽说也的确打听到了不少风闻动向,但大多不尽人意,消息被封锁得很好。

眼下,奉天局势吃紧,老张自然没空搭理本地豪绅,帅府警卫员对郭军的动向也是一知半解,不够细致。

市政公署都是文官,军情消息有限。

保安司令部守口如瓶,都被下了死命令,可以确定的是,许多将官都已不在省城了。

最后,便找到了军需处。

虽然军需处只负责后勤保障,但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有些时候,他们对战况的了解,甚至比前线将领还要敏感。

毕竟,打仗就是烧钱,张大帅想确认能不能继续打下去,也得听听军需处的意见。

“江老板,现状不太乐观呐,很不乐观……”

陆长官坐在窗边,看着满桌珍馐佳肴,但却毫无胃口,只是频频举杯饮酒,连叹三声道:“照现在这势头发展下去,连山防线恐怕是顶不住了,昨天还嚷嚷着给山海关加派物资呢,今天就改成锦州了。”

江连横喝了二两酒,没上头,只觉得牙不怎么疼了,便说:“没想到,这郭鬼子还挺能打。”

“能打,那是真能打!”

陆长官低声叹道:“江老板,保不齐咱俩在这喝酒的功夫,整条连山防线就已经崩了。”

“那大帅有什么准备?”

陆长官转头朝雅间房门瞄去一眼,悄声回道:“唉,不瞒你说,老帅刚接到通电的时候,差点就地宣布下野了,幸亏杨参谋紧着劝他,老帅这才勉强镇定下来。”

“这么严重?”

江连横知道此事相当棘手,但却没料到张大帅会吓得魂飞魄散,甚至于动了隐退的念头。

陆长官却说:“江老板,你们不知道,我们军需处可是心里门清。第三集团军满打满算,七万多人,那是老帅花了十几年心血,给他儿子攒下的老本,全都是精锐啊!这几年来,有什么好东西不给第三军?可咱们这位太子爷呢,他倒好,当起了甩手掌柜,连兵权都他妈——嗐,算了算了,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