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情况(第3页)

 “大帅,盘查劳工这件事儿,我当然尽心竭力。不过,我是觉得,等到了奉天再查,可能就已经晚了,我是觉得,应该从哈埠或更北边开始盘查,这样才能避免疏漏啊。”

 张老疙瘩点点头:“说的在理,咋的,你听见什么风声了?”

 江连横不敢隐瞒,便说:“年前我去过一趟哈埠,听说那边要成立什么远东谍报局,那地方人杂,消息也杂,多加留意,有备无患么。只不过,那地方现在……”

 话还没说完,张老疙瘩突然大笑起来,拿手指点着江连横,却道:“你小子净他妈的在我跟前儿打马虎眼,说实话,想在哈埠发财,是不是?”

 不是江连横说话欠周到,而是他原本就想让老张听出自己的意思,听不出来,那不就白说了么。

 “大帅,让伱见笑话了,这哈埠确实是个发财的好地方,但也确实很重要……”

 “嗐,你用不着跟我整这些有的没的,大老爷们儿,想发财又不是罪过,有啥不好意思的?不管是谁,只要把事儿办得漂亮,我老张就绝不会亏待他。咋的,想在哈埠立柜?”

 “确实。”

 “哈哈哈,这就对了,有话直说不就得了!小江,你瞅着吧,他妈了个巴子的,吉省那个老孟,他蹦跶不了多长时间了,等我把咱这三省归拢到了一块儿,各地线上的风声,你还是得多帮我留意留意啊!”

 江连横慌忙摆手道:“不敢不敢,我是靠着大帅吃饭的,听命办事,谈不上帮。”

 “怎么不是帮?”张老疙瘩笑了笑,“一个好汉三个帮,谁也不是光凭自己就能成事儿,我也是白手起家,浑身滚着泥儿爬起来的,江湖么,咱也不是没混过。”

 江连横不敢对此接茬儿搭腔,但从张老疙瘩的言谈话语间,他也算明白了,大帅愿意,或者说是希望他能在哈埠也建立起属于奉张的耳目。

 随后,张老疙瘩又吩咐了几句关于如何安置归国劳工的细则,以及城西开埠的相关规划,江连横也都逐一记在心里,等着回头操办。

 日光渐渐和缓下来。

 两人简单闲话了几句后,江连横便适时地跟张老疙瘩拜别告退,转身回家去了。

 离开大帅府邸,江连横不禁在心中仔细盘算今年的计划:既要在哈埠筹办影戏院、设立江家堂口;又要妥善安顿劳工,盘查异端;还要承接商埠地,动土兴工。

 看来,这一年对江家而言,注定比以往要更加繁忙了。

 若是扪心自问,其实这几件事,没一样是他真心想干的,江家如今的生意,已经足够他后半辈子、乃至下辈子都衣食无忧了,但他又不得不如此继续下去。

 入江湖难,退江湖更难!

 上了贼船,哪有彼岸?

 想见好就收?问过别人没有?

 所谓退隐江湖,从来都不由自己做主,别人许你退,才能退,别人不许,那便是缴械投降。

 马车晃晃荡荡地回到了城北大宅。

 “东家,回来了?”

 袁新法照旧立在院门口,带着几个江家的“响子”恭迎江连横回家。

 江连横跃下马车,随口应了一句。

 正要穿门进院时,袁新法忽然翁升翁起地提醒道:“东家,西风刚才回来了。”

 “噢,回来就回来呗。”

 “呃……他领了个丫头回来,说是要让你和夫人看看,现在正搁二楼小厅里等着呢。”

 “带了个丫头回来?”江连横皱起眉头,显得有些诧异,“这是领媳妇儿过来串门儿了?”

 袁新法迟疑了片刻,低声道:“他没说,但我看着像那么回事儿。”

 “嘿!这小子,这么大个事儿,也不知道提前说一声?让家里给准备准备呀。再者说,谁家的闺女这么上赶着,还直接跟到家里来了。”

 江连横顿觉好奇,无奈袁新法一问三不知,便只好自顾自地快步穿过庭院,朝着大宅门口走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