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三个木匠(二)
原来来了三个木匠,到寺院里寻活路来了。
这三个木匠年纪都差不多,都四十多岁,每人带着一一个大袋子,里面放满了木工用具。
据他们说,他们老家河南,都是出色的木匠。
由于两省很近,就隔一条黄河,陕豫一家亲,河南就成了李自成最喜欢的地方,时不时到这边跑马溜溜,把中原大地闹得天翻地覆,不得安宁。
本来木匠在当地是个很受欢迎的职业,由于打仗,人们便都不搞建设了,使得本来用工很紧张的木工行业,一下子进入了寒冬模式。
为了养家湖口,木匠们便纷纷组团逃离。
有的去了相对富庶平静的江浙,更有的远走广东。
老张和一些族人,通过商议,决定北下京城。
说天子脚下,当官的多,富商多,有钱人更多。在木工市场,需求很大。既然河南市场不行了,不妨北上碰一下运气。
他们一块来了十几个人,共同租住在一个大院里,以三人为一个单位,外出寻活。
有大的活大家一块儿干,没有大的活便化整为零,分头走街串巷,干些杂活。日子虽苦,但每天都有收入,因此大家还是比较高兴的,对现状比较满意。·9*5·t`x?t...c\o!m*
谁料天有不测风云,刚打开局面,李自成便攻打北京城,把他们刚步入正轨的生活,又彻底给打乱了。
战争期间,谁也没心情再美化家园了,他们已经几天没活路了,吃饭都成为了问题。
为了打破困境,他们把目光瞄向了一些寺院。
这些寺院都是清静之地,十分地富有,且又不受战争的影响。到他们那儿找点活路,是渡过眼下困境的最佳方法之一。
于是他们经过打听,使来到了广元寺。
找到了德康,说他们是河南来的木匠,由于打仗,被困在这儿,脱身不得。但每天仍要吃饭,消耗不起。请求德康,以慈悲为怀,收留他们于寺内,让他们干点活,赏口饭吃。
说寺里只要是木质的东西,不管哪儿坏了,他们都可以维修。至于报酬,只要管他们一日三餐,再多少给点就行了。
德康见几个人说的可怜,就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