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对岸是河南(第2页)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张信当然更不敢以身试险了,除了防护好自己的安全之外,又派了许多人渡过黄河,去打听动静。
派王栓俊带了两个伙计,去淮南王那儿打听消息。
如果见到淮南王,便直接向他申请帮助。
向他说明,张信己带领装满财宝的车队,行进到山西平陆,正在伺机渡河。
为了财宝的安全,请向朱敏申请支援。
一个月后,王拴俊返了回来。
一脸的失望,看来希望没达到预期。
他告诉张信,“淮南已经不能去了,那儿的情况己发生了重大变化。”
“什么个情况?”张信问。
按现在清军进攻态势,对淮南的定位也应该更改了。
那儿应该是清军进攻的主战场,而不再是大后方了。
“很不幸,淮南王已不在人世了。”
“什么时间?”
“大概在今年二月,刚发生不久的事。”
“谁干的?”
“内部起讧,死于他同宗室之手。”
张信一下子瘫倒在椅上,这个消息对他打击太大了。
其实,朱敏的死,是权力斗争下的结果。
也是他没有把握好自己的位置,盲目扩张实力导致的祸根。
崇祯死后,他一直在招兵买马,希望有朝一日成功北伐,收回京都,中兴大明。
他是朱氏宗室中最有希望成功的一个人。
手下兵力扩展到两万人。
地盘包括周边十几个县,许多明宗室成员纷纷前来投奔。
其中有一个新郑王,也从自己的封地逃到了这儿。
他在来这儿时,带来了许多财富和士兵。
有这些做资本,虽然是客人,但人类共特有的自私劣恨性,在他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刚来不久,便控制不住野心膨胀,开始和朱敏争权夺利。
拉帮结派,培植私人势力,到最后发展成处处和朱敏唱反调,你说上西,我偏要去东。
二王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一山不容二虎,最后实在无法调和,冲突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在手下的帮助下,新郑王把朱敏杀死了。
把朱敏杀死后,新郑五独揽大权。不久清军前锋逼近,双方展开大战。
以后在和清军的几次交战中,接连失利,损兵折将。在事实面前,原昔的豪言壮语没有了,变得怯战思想严重,准备必要时丢掉淮南,进一步南逃。
这个迟到的消息提醒张信,现在可以撤销渡河的打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