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理想战将(第2页)
“你的担心点在哪儿?”
“我们参加兵变的人数不少,但是有一个缺陷,找不到替代。”
“人多就够了。打仗无非依靠两样,人和物质。东西我们不缺,广元寺带回来的财物,都藏着呢,现在是该让他们发挥作用的时候了。难道你的烦恼,是因为参加兵变的人数,形不成规模?”
“也不是,人数没有问题。山下几十个分舵,几万人还是有的,而且还会有一些部队参加。”
“那你还有什么担心的呢?”
“我担心,我们缺少一个统筹大局,懂军事的人。”
“您不是这方面的行家吗?”
“搞情报还行,要说让我搞军事,我还真是门外汉。”
“古代一些着名的将帅,不是也一天仗没打,后来成为很厉害的人了呢?”
“这样的人很少,而且,在他们未成功之前,有人为他们遮风挡雨,撑局面。可是我们,一直缺少这方面的人才。”
“你是说,打仗仅靠勇敢还不够行?”
“是的,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很考验指挥人员的能力。一场大战,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参与,都是生命啊。没有一个好的统帅,小到人员的调度,大到排兵布阵,会乱成一团糟,这里面学问大的很。”
“在实线中学习不行吗?在实线中发现人才,然后重用。”
“可是这需要时间啊,我们这些人都不是行伍出身,不懂排兵布阵,而我们起兵的地点,主要在黄淮海地区。你也知道那个地方,是历史上造反频次最高的地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现在,在平定吴三桂、军力严重不足时,仍在那儿安排大量驻军,可见对这个地方的重视。”
“那这个局怎么破?要不,这个事缓一缓。找一些年轻人,把他们聚在一起,请一些上过战场的将军,给他们上军事课。等这些掌握了兵法,再派他们去往各地,充当骨干,挑起举兵的重任。”
“理论上可以,但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张信眼光瞄向远处,“现在,我们已经开始了战前动员,太祖剑也下山了。全体人员情绪高涨,如果我们不是因势利导,而对人们的热情泼冷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会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