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奸细藏宝猎人

第4O章 番王大墓(第3页)

 再者,盗墓赇很多人都学识渊博,否则还真吃不了这碗饭。在一次和二叔的交流中,二叔很肯定地说,这是一个诸侯级别的大墓,墓葬规格,形制,符合永乐时期墓葬的特征。

 因此判定为永乐时期诸侯王大墓。

 张信并不赞同这个说法。

 到宫里后,他读了很多的皇家藏书,尤其对明末那段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

 这个时间的诸侯王,他很清楚都有谁,除了当初几个立下赫赫战功的外姓大臣,剩下的便是朱元璋的儿子,外甥等。但他们去世的安葬地,都有明确的记载,并没有那位诸侯葬在蜈蚣岭上。

 二人为此还发生了争执,谁也说服不了谁。

 《波涛西洋》的发现,不但解决了墓葬主人是谁的问题,还揭开了他来自哪里的疑问。

 他就是南皮国王陆宁。

 要想知道这个外帮番王为何葬在这儿,还要从郑和下西洋说起。

 靖难之役后,一场大火,朱允炆神秘地消失了。有人说他葬身大火,但朱棣更相信,大火只是一种障眼法,真实的建文帝,己借助大火的掩护,逃走了。

 建文帝毕竟是合法的皇帝,他如果还活在人世的话,会对朱棣皇帝的正统性,产生很大的威胁。

 因此朱棣在登基后,立即对建文帝的失踪展开调查,得出的结论很令人不安。

 正像朱棣判断的那样,建文帝并没有葬身火海,他成功逃脱,去向不明。

 这消息使朱棣如坐针毡,立即组织人在国内搜查。

 没有找到,有消息说逃到海外去了。

 朱棣立即安排三宝太监郑和,组织一支庞大的舰队,对周边国家进访问。

 名义上是与各国通商,进行海上贸易,实则是私访建文帝。

 前几次出访都很顺利,第四次的时候,遇上了风暴,差点全军覆没。

 但也因祸得福,发现了一个前所未知的岛屿,也很值得。

 事情是这样的,郑和正率领他的船队在一望无际的海上航行着,忽然有人惊叫了一声。原来刚才还平静的海面上,突然黑云密布。他们知道来了大风暴,按照经验,他们要马上找一个避风港,否则,会有船翻人亡的悲剧发生。

 但茫茫大海,附近并没有可避风的地方,他们只能随波漂流。

 在风的作用下,船队逐渐偏离了正常航线,向一处不知名的区域漂去。

 风越来越大,正当人们为自己的安全无限担忧时,他们竟然发现了南边天际,出现了一个岛屿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