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被改变的历史(第2页)

 就像所有商业谈判一样。 

 在酒桌上考验的永远是底线。 

 真正签合同的时候,永远是正规的。 

 没听说过在酒桌上签合同。 

 或者说,酒桌上的所有承诺虽然认,但那只是口头合同,不具备法律效应,真正具备法律效应的合同文件,全都是在专业律师的监督下才拟定的,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极度清醒的。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 一场清醒的谈判免不了要费口舌。 

 为了避免思路被打断,也为了避免把时间浪费在无用的事情上,提前准备一杯比较有档次的茶水,润润唇,以便于后续更好的谈判,这就是茶水成为谈判必须饮品的核心原因之一。 

 而另外一个核心的原因,则在于关键时刻的借口。 

 比如说,其中一方聊到一个另一方不愿意提及的话题了,亦或是不好回答,短时间内还找不到一套妥善的说辞,在这种特殊情况下,答不上来的一方就可以拿起茶杯慢慢饮茶,最好是动作优雅的那种,一方面调整自己的心理防线,一方面思考说辞,别看喝茶的这套流程前前后后只是四五秒,这四五秒的时间足够陷入沉默的一方进行思考并给出答案了。 

 至于说,如果双方同样答不上来。 

 你一句,我一句。 

 话赶话,把话题聊到死胡同里了。 

 双方的主要谈判者就会保持同样的默契举杯喝茶。 

 然后,把难题交给下面人。 

 看看下面人怎么说。 

 大概的情况就相当于上层僵住了。 

 谁也不愿意退让。 

 在这种情况下。 

 下面的人,谁能破局,主动权自然就落入谁的手里,进而形成了压制,甚至是直接促成谈判。 

 这就是谈判的流程。 

 也可以说是待客的流程。 

 起码在明面上要这么做。 

 虽然说在理论上,咖啡,也可以代替茶的作用,但当大家都在喝茶时,你突然来个咖啡,先不说合不合适,只说那种先天存在的歧视链,就能将你打压下去,甚至是否定这种饮品。 

 换句话说。 

 不合群的人注定会被孤立。 

 当然。 

 如果你根本不怕孤立,那就无所谓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 

 无所谓的人也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客人拜访就是了。 

 没人会和异类交朋友。 

 因为这种做法会让这个愿意交朋友的人在其他人眼中变成异类,进而被其他人同样孤立起来。 

 所以,当大家都排斥异类时。 

 这个异类也就距离灭亡不远了。 

 这就是问题所在。 

 因此,茶在明面上是不可或缺的。 

 或许会不被人喜欢。 

 但一定要有。 

 起码对于成年人来讲。 

 果汁,确实不适合作为饮品出现在谈判的正式场合,相反,如果是用来哄小孩子倒是很不错。 

 而当思维形成固定化套路。 

 也就意味着果汁和白开水及其他饮品被踢出了这个正式场合的序列里,优先级也因此而滑落。 

 酒的话,则是泛用于其他场合。 

 一般来讲,都是事成之后的饮品。 

 要不然,就是消愁和私下里结交亲朋好友的东西。 

 说实话。 

 酒这种东西,普遍不怎么好喝。 

 虽然也有好喝的。 

 但一般人接触不到。 

 而酒这种东西之所以能流行起来。 

 借助的恰恰是它不好喝的特性。 

 毕竟,喝酒的人里,十个人里差不多会有一半都是遇到挫折和失意者,对于一个成年男子来讲,想要发泄情绪,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起码在意识清醒的时候,会在意和顾虑各方面,从而无法表露情绪,因此,在这个时候往往就需要烈酒的辅助,一口烈酒入腹,感觉好似吞刀子一样,心里的委屈也就借着肉体上的痛苦,得以爆发,就算是流眼泪,起码也有借口,比如说这酒太烈了也太辣了,毫无防备,呛出了眼泪,可以说是维护了最后的体面和尊严,这也是酒能普及化的原因。 

 说的更难听一点。 

 也是更真实一点。 

 谁的人生能从头到尾一帆风顺啊? 

 理论上说,确实有。 

 但这种能从头到尾都一帆风顺的人一亿个里面都找不出来一个,尤其是说,这是在超凡世界。 

 修炼者的寿命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