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5章 心里感动,就水到渠成了?(第3页)
知子莫若母,欧阳大少奶奶瞬间抓住这个重点,感到好气又好笑,白他一眼,意味深长地说:“你和赵甜圆注定无法成亲,她要招上门女婿,你作为长子长孙,要娶妻生子,延续香火,传宗接代。”
“就算心里有些儿女私情,也必须以大局为重。”
城哥儿心里沉甸甸,表情里有超乎年纪的深沉。
他据理力争:“这世道,并非只有一条路可走。”
“如果灵活变通,就可以两全其美。”
欧阳大少奶奶在心里“哼”一声,似笑非笑,问:“什么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你说来听听。”
城哥儿犹豫片刻,没有选择彻底坦白,而是半遮半掩:“娘,以后你就知道了。”
“这种事,不能单单靠计谋,最关键的是要靠真心。”
“等赵甜圆看到我的真心,心里感动,就水到渠成了。”
欧阳大少奶奶一听这话,明显吃惊,变得哑口无言,暗忖:这臭小子,是当真长大了,为了娶唐家巧宝,费尽心机。如果真能折腾成功,倒是省去我的操心。如果能和宣宣做亲家,我当然乐意,家世也般配。不过,好事多磨,不晓得这臭小子最后能折腾出什么结果?
她拭目以待,干脆不啰嗦了,反正儿子的岁数还不老,还没到催他尽快成亲的地步。
眼看亲娘不再追问,城哥儿默默松一口气。
— —
任武在玉器行做学徒,为了学本事、使手艺超过师兄们,他两耳不闻窗外事,珍惜每一次练手的机会,把经手的每一件玉器都视为瑰宝,认真对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熟能生巧,再加上雕刻石头和雕刻玉器的手艺有许多共通之处,他凭借天赋、经验和勤奋,很快就在一群学徒中脱颖而出。
不过,再勤奋的人也要吃饭。
午饭时,别的学徒嘻嘻哈哈,聊大同总兵造反的事。他们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聊得津津有味。
“听说这是皇上登基之后,头一次御驾亲征。”
“皇上带多少兵马?大同府那边有多少反贼?”
“朝廷的兵马肯定是反贼的十倍,十个打一个,肯定能赢,到时候把反贼的首领五马分尸。”
“啧啧,五马分尸,太惨了。”
……
任武听见这事,十分震惊。因为他离开大同府时,那里十分太平。这才过了多久,为何就造反了?
他家人都在大同府,如果这一仗打得大,恐怕大同府人人都要被战乱连累。
他暗忖:还有唐巧宝一家,她爹是大同府的知府,有没有跟着造反?
越想越担心,他连忙跑去跟师父请假,然后跑去欧阳府的大门口,托小厮给城哥儿和盟哥儿传话,因为他觉得城哥儿和盟哥儿的消息肯定灵通。
任武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心急如焚,来回踱步,时不时向门内的方向张望。
过了一会儿,盟哥儿亲自来门口见他,没有请他进府里去坐坐,而是勾肩搭背,带他去外面的茶楼。
盟哥儿心里鬼精鬼精的,早就发现自己的爹娘不喜欢任武,所以不敢带任武去家里,怕被爹娘惩罚。比如双姐儿从大同府回京之后,一直被罚禁足、抄书,他可不想重蹈覆辙。
任武刚开始住在苏家,后来苏灿灿亲自干涉,经过一番委婉的周旋,让他搬去唐府住。唐府的宅子也是御赐的,不比苏家差,而且听说那里是唐巧宝在京城的家,任武便住得甘之如饴,丝毫没有难受。
此时此刻,他主动向盟哥儿打听情况。
“大同府真的打仗了吗?”
盟哥儿叹气,点头,说:“你家人在那边,我晓得你肯定担心,所以之前不敢告诉你。”
“其实我也担心,因为我家也有亲朋好友在那边。”
“不过,你放心,皇上御驾亲征,那边的反贼肯定翻不起风浪。”
任武琢磨片刻,眉头紧皱,下定决心,说:“我想回大同府去。”
盟哥儿大吃一惊,盯着任武的眼睛,问:“兵荒马乱的,你回去能干啥?”
“你又不是士兵,没习过武,连打架都不会,何况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