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财主招上门女婿渝爱二顺渝可

第2172章 是不是我捅了马蜂窝?(第3页)

 唐风年也担忧乖宝和岳父岳母的安危,无可奈何,点头答应,转身去安排随行的护卫。

 赵宣宣问巧宝回不回老家?顺便告知缘由。

 巧宝昂首挺胸,响亮地说:“娘亲,我也回去保护姐姐和爷爷奶奶。”

 “姐夫太没用了。”

 赵宣宣哭笑不得,搂住她的肩膀,说:“如果你不给姐夫面子,你姐夫肯定不高兴,反过来不给咱们面子。”

 “不仅你姐夫,别人也是如此。咱们不能宽于待己,严于待人。”

 “快去收拾包袱。”

 巧宝勉强被说服,跑去卧房里,翻箱倒柜。

 唐母见她这样干,心里十分不安稳,问:“打包衣衫干啥?”

 巧宝顺口回答:“回老家去,看姐姐。”

 她收拾包袱有点马虎,不是把东西整整齐齐码放,而是揉做一团,变得皱巴巴,有时候还用上蛮力,使劲按压。

 唐母生怕被撇下,怕孤单,于是有样学样,也去收拾包袱。

 巧宝看见祖母这样干,眨眨大眼睛,欲言又止。因为唐母不适合出远门,所以她和赵宣宣这次不打算带唐母回老家去,而且,已经拜托白娘子和白家齐多照顾唐母。

 不过,唐母耳朵有点聋,脾气又像小孩,所以别人很难劝说她。

 有时候,人算不如天算,天有不测风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赵宣宣和巧宝准备出发的前夕,唐母突然病了,上吐下泻,看起来特别严重。

 赵宣宣只能推迟行程,留下来照顾唐母。

 巧宝推测:“祖母肯定是吃错东西了。”

 她在卧房里到处翻找,连衣柜的角落都不放过,因为唐母自从生这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的病之后,就有偷偷藏吃食的坏毛病。

 那藏着掖着的小点心过了很久又拿出来吃,容易吃坏肚子。

 赵宣宣哭笑不得,帮唐母抚摸胸口。

 “找到了!”

 巧宝懊恼,从花瓶里倒出两块长毛的小排骨。

 唐母心虚,转头看见了,连忙闭住眼睛,假装睡觉。

 赵宣宣心如明镜,暗忖:这老小孩最麻烦,打不得,骂不得,记性又不好,哎。

 巧宝和帮工们把唐母的卧房彻底清理一遍,翻出许多乱七八糟的吃食,忙得气喘吁吁。

 后来,赵宣宣把这事说给唐风年听,唐风年也哭笑不得,牵紧赵宣宣的手,说:“宣宣,你辛苦了。”

 赵宣宣眼神狡黠,说:“辛苦倒不至于。”

 “但我担心,等咱们变老时,会不会也这样东藏西藏,稀里糊涂?”

 唐风年无奈地说:“如果脑子真糊涂了,没办法,只能指望闺女别嫌弃咱们。”

 赵宣宣眉开眼笑,说:“放心,咱家乖宝和巧宝肯定不会嫌弃。”

 两天后,报丧的人终于赶到大同府。

 一看见他披麻戴孝,又说岳县方言,过完年回来的石师爷就预感大事不妙。

 仔细一盘问,得知去世的人是王老太,不是别人,石师爷反而松一口气。

 他暗忖:王老太年事已高,无法长命百岁,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他连忙去禀报唐风年。

 唐风年又与赵宣宣商量。

 赵宣宣一想到外婆与自己阴阳两隔,就忍不住落泪、哽咽,又得知外婆去世的日子距离今日已有一个多月,她更是无可奈何。

 她说:“人生总是这样,无法十全十美。”

 “幸好娘亲、爹爹、乖宝和居逸都在老家那边,能帮咱们尽孝心。”

 “我这边又脱不开身,只能写家书回去。”

 唐风年赞同,说:“再捎些银两回去,给外婆供长明灯。”

 赵宣宣含泪点头,去书房写家书。

 泪水滚滚而下,落到纸上,把刚写到一半的字晕染得一塌糊涂。

 于是,她赶紧换一张纸,重新写。

 — —

 巧宝也闷闷不乐,不过她总共才回过老家一次,对王老太印象不深。

 她之所以心里难受,是因为眼睁睁看见娘亲难受,她跟娘亲是一条心。心里生着根,根连在一起,无法分割。

 不过,此时让她哭,她是哭不出来的。

 听说太姥姥去世了,但她想不起太姥姥长啥样。

 她只能唉声叹气,愁眉苦脸,变得像个小老太婆,然后化愁绪为力量,去练武场舞剑、打沙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