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抬头共明月(第2页)

 考试第二场则是《孝经》论一篇,昭,告,表内科一道,判五条。 

 第三场考试就是经史时务策五道。 

 “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四海会同,有猷,有为,有守。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这题出自《书》。 

 苏玄明没有做丝毫的犹豫,在草稿纸上写起来,等全部写完后,再誊抄到试纸上。 

 崔三论为四书作注,在给百川书院的学子讲课时,自然也是按照自己的观点来教的。 

 还有谁能比崔三论更适合讲解四书? 

 从这道题就能看出,当今的圣上野心勃勃,对于佟太师的绥靖政策早就不满了。 

 甚至,他还觉得顾南夕身为云州刺史,应该趁着春季,草原青黄不接时,一举灭掉鞑子! 

 只是出于种种原因,他没有下旨催促。 

 苏玄明很快就写完了,在等着墨迹干时,他也在心里揣摩圣意。 

 这次加恩科,主考官黄芪能提出这样赤裸裸的题目,肯定是圣上暗许的。 

 圣上这是想组建自己的班底了,他信不过佟太师,也忌惮阿娘! 

 皇恩薄如纸,需要你时,你就是最好的阿姐。不需要你时,你就是心怀不轨的乱臣贼子。 

 苏玄明收敛心神,把草稿再细读了一遍,修改了点错字,开始誊抄试卷。 

 拿起笔,苏玄明就陷入了一种聚精会神的状态,一笔一画,端正有力。 

 收笔后,苏玄明这才发觉自己已满头大汗,一滴泪珠险些就要掉到试纸上,晕染字迹。 

 苏玄明后怕了一下,决定待会儿再答题,还是要把二弟托人送过来的抹额戴上。 

 第二题出来时,苏玄明的动作顿了顿。 

 因为这一次题目取自《论语》中争论最大的两句话。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矣。】 

 【君子和而不同。】 

 关于《论语》,大周朝的标准答案是宋大儒写的《论语注义》。 

 在《论语注义》中,第一句中的攻是治学之意,异端指的是诸子百家的学说。 

 苏玄明在看这本《论语注义》时,就时常觉得自己的想法和他的内容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