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损招(第3页)

 这就相当于,把救灾的压力给到其他的郡县,等到灾民们能创造价值的时候,又回本地建设去了。 

 哪个当县令的能愿意? 

 朔州提出来的最起码要签约十年的这个条件,也是为了防止流民度过荒年后,扔下开垦的土地,又跑了。 

 城外的流民人心浮动。 

 如果能在家乡有一口饭吃,谁愿意离开家乡呢? 

 人离乡贱,朔州那边说的好听,谁知道真实情况如何? 

 城里,来自京都的旨意也到了。 

 年轻皇帝命令河中郡立刻着手赈灾事宜,务必不能再发生类似上次那样的民乱! 

 对此,年轻皇帝特意拨了一大批救灾粮,即将乘坐运河,抵达河中郡。 

 刺史和通判看了一眼救灾粮的数目,对视一眼后,又默默地瞥过头去。 

 过了许久,吴通判沉不住气道:“这救灾粮看似很多,但落入我们手中十不存七。若是弥补上那些亏空,这些救灾粮估计不够用。” 

 说起这事,吴通判就一肚子气。 

 自己一个子都没见着,还得背个黑锅,关键是还不能把这事给捅出去,否则自己的官路也就到头了。 

 真是闹死心了! 

 刺史摸了摸胡须,眼里闪过一丝精光:“咱们先施粥,稳住这波饥民。然后再想办法,把他们引到朔州去。” 

 “顾南夕又不是傻子。她能接受这些饥民吗?” 

 刺史冷笑:“她不接也得接!她打的名号,不就是为国为民吗?凭啥不管饥民?” 

 吴通判想得更深些:“咱们河中郡的流民最起码有四五万!这么多流民去朔州,万一真的被顾南夕稳住了,这可是好几万的兵力!如果官家追究下来…” 

 刺史:“就算要稳住这些流民,也是明年之后的事。咱们现在要考虑的是,能不能过去眼前这一关。你到底干不干?” 

 吴通判依旧犹豫,刺史见状,在他耳边嘀咕了几句。 

 吴通判摸了摸胡须,眼神越来越亮:“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