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隔空吵架


百川书院的夫子们一出手就不一般。

 

他们先是引经据典,从各个方面驳斥南永亮构建的文景之治美好景象。

 

然后他们又用大白话,解释了一遍。

 

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夫子们的大白话可比南永亮更接地气,大字不识一个的老者们也都能听明白。

 

【《汉书》有记,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冰。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

 

【他们话说的好听,实际上生活在汉文帝时期的老百姓苦得没边了。家里一大半人要去服徭役,一年四季没有休息时间。稍微遇到点旱灾水灾,或者急政敛赋的事儿,豪强们就开始趁机巧取豪夺,老百姓们卖房卖地,卖儿卖女。这日子过得多惨啊!】

 

夫子们的文章一出现在《云州周报》上,就如同一盆凉水,浇灭被南永亮故意挑动的暗火。

 

“哎呀,这就是文景之治吗?可比我们云州差多了!啧啧,种一百亩田才收获一百石,累死累活一年能填饱肚子吗?”

 

“他们还好意思如此吹嘘呢?”

 

“嘻嘻,你们是好日子过惯了,忘记以前过的苦日子了。”

 

“对啊,在云国公没来之前,那日子熬都熬不下去。”

 

南永亮咬牙切齿,把这几期的《云州周报》,和自己的写的一封信,走百达快递八百里加急通道送到京都。

 

哼,谁还没个老师了?

 

不就是请外援吗?他就不信,百川书院的夫子们能比国子监的夫子们更厉害!

 

……

 

京都,国子监。

 

国子监位于朱雀门街东第二街的北边,第一坊务本坊。

 

北邻皇城南,天子脚下,皇城的安上门正对着宽街,地理位置极其优越。

 

除了百川书院腾空出世的那几年,国子监一直处于顶尖学府的位置,并且遥遥领先。

 

如今,京都的百川书院只剩一个空壳子,对国子监造不成任何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