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年尾最大的热闹(第3页)


 绿梅:“该说不说,南永亮还是有点才华的,一口大白话,把文景之治描绘得天上有,地下无。同一期的《云州周报》,夏小郎君吃了点没经验的亏,在那儿列举云州的发展。”


 一个写的跟话本子似的,时代又久远,百姓们分不清真假,便真当历史上曾经有过那么一个时代。


 君主圣明,吏治清明,百姓们安居乐业,人人有其田,人人有居所,没有兵荒战乱,没有天灾,过着神仙一般的日子。


 夏乐知则诚实得多,在书院夫子们的帮助下,在那列数据。例如人口增长了多少,新开了多少荒地,云州新政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改革等等。


 这些数据很真实,也很客观,改革的一些举措并不会在短时间内见到成果,表现在数据上,就不那么好看。


 本来就比较枯燥且专业的内容,又没有一年翻几十倍那种亮瞎人眼的政绩,百姓们自然不大乐意看。


 绿梅眼睛亮晶晶的:“百川书院的夫子们一看,南永亮不讲道德啊!说好的辩论,百川书院在讲事实摆道理,南永亮这厮却在画大饼!夫子们干脆挽起袖子,亲自下场!”


 百川书院的夫子们,基本上人人身上都扛着一个职务,平日里不是忙着处理公务,就是在学校教学生,一个个忙的脚打后脑勺,基本上不参与这种没有意义的争论。


 能把百川书院的夫子们逼下场,也是一种能耐。


 “嘿嘿,这不,《云州周报》加刊了!”


 文钰的态度就摆在那,吵!尽管吵!不要担心没版面,特殊时期,周报可变日报,实在不行,日报可变半日报!


 平日里,老百姓们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吵架。


 可这种吵架,哪有看高高在上的文化人吵架那么有趣?


 一些上了岁数,只能干点家务活的老头老太太们,便端着一碗热水,聚堆听孙子孙女念报纸。


 听了三五遍,也不嫌腻歪。


 就连草原各部都知道了这事,探着脖子凑热闹呢!


 总之,热度就这么炒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