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车祸,我们一家三口穿越了一方青竹
第449章 真不愧是我儿(第2页)
他们到的时候,村里还有不少人聚在这里放河灯呢!
几个孩子欢欢喜喜地从马车上下来,每人手里都提着不同款式的花灯,好看极了。
村里的孩子们看着他们从县城带回来的精美花灯,再看看自己手里粗制滥造的简易版的花灯,顿时觉得自己手里的不香了。
一群孩子一哄而上,围着扬扬他们几个,听着他们讲述县城里的热闹,好羡慕啊!
就连扬扬他们要放灯的时候,村里的孩子们都跟着,趁机摸摸那漂亮的花灯,心里多少也能有点小满足。
放完花灯,孩子们在河边的空地去玩耍了一会,直到河面上的灯火都顺着水流流走了好远好远,大伙这才各回各家。
都到了村里了,刘夫子一家也不再和杭书珩他们一起挤马车,徒步走在这乡间小路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
刘夫子到此刻,才有机会好好与儿子交谈,“毅儿,你杭叔叔对你们说的那番话,你听完有何感想?”
刘毅沉默半晌,才回道:“爹,我觉得杭叔叔说的话非常有道理。”
“哦?你继续说。”
“杭叔叔想教导我们的,应该是做人做事,很多时候要目标明确,在可选择的情况下,也要权衡利弊,选择一个对我们有利的。”
“今晚杭叔叔说赛诗大会的彩头都没有他想要的,他便不参加,不是因为他没有信心赢,他只是不想在对自己无用的事物上去费心思。”
话落,父子二人皆沉默了下来,良久后,刘毅还是沉不住气,问道:“爹,我说的对吗?”
回答他的,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声。
末了,刘夫子夸赞道:“说得好,你说的一点也没错,真不愧是我儿。”
刘嫂子听着夫子二人的对话,对儿子的这一番见解,也表示赞同,很是欣慰。
“毅儿,你觉得你杭叔叔他们一家怎么样?”她问。
刘毅想了一下,说道:“他们家的氛围很好,杭家婶婶对扬扬他们都很温柔,但杭家婶婶是个赏罚分明的人,谁做错了事情,她都不会包庇。”
几个孩子欢欢喜喜地从马车上下来,每人手里都提着不同款式的花灯,好看极了。
村里的孩子们看着他们从县城带回来的精美花灯,再看看自己手里粗制滥造的简易版的花灯,顿时觉得自己手里的不香了。
一群孩子一哄而上,围着扬扬他们几个,听着他们讲述县城里的热闹,好羡慕啊!
就连扬扬他们要放灯的时候,村里的孩子们都跟着,趁机摸摸那漂亮的花灯,心里多少也能有点小满足。
放完花灯,孩子们在河边的空地去玩耍了一会,直到河面上的灯火都顺着水流流走了好远好远,大伙这才各回各家。
都到了村里了,刘夫子一家也不再和杭书珩他们一起挤马车,徒步走在这乡间小路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
刘夫子到此刻,才有机会好好与儿子交谈,“毅儿,你杭叔叔对你们说的那番话,你听完有何感想?”
刘毅沉默半晌,才回道:“爹,我觉得杭叔叔说的话非常有道理。”
“哦?你继续说。”
“杭叔叔想教导我们的,应该是做人做事,很多时候要目标明确,在可选择的情况下,也要权衡利弊,选择一个对我们有利的。”
“今晚杭叔叔说赛诗大会的彩头都没有他想要的,他便不参加,不是因为他没有信心赢,他只是不想在对自己无用的事物上去费心思。”
话落,父子二人皆沉默了下来,良久后,刘毅还是沉不住气,问道:“爹,我说的对吗?”
回答他的,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声。
末了,刘夫子夸赞道:“说得好,你说的一点也没错,真不愧是我儿。”
刘嫂子听着夫子二人的对话,对儿子的这一番见解,也表示赞同,很是欣慰。
“毅儿,你觉得你杭叔叔他们一家怎么样?”她问。
刘毅想了一下,说道:“他们家的氛围很好,杭家婶婶对扬扬他们都很温柔,但杭家婶婶是个赏罚分明的人,谁做错了事情,她都不会包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