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三娃的本领(第2页)

 

两人没聊上几句话,夫子便来了,他们草草结束谈话,各自坐回了各自的位置上。

 

这堂课的夫子,是山长沈老先生,在学术界是个非常有名望的老先生,有许多贵族子弟一掷千金想要拜入他的门下,都不能得偿所愿。

 

曾听说,沈老先生曾经被自己亲自教导的徒弟伤了心,以后便再也没再收过徒了。

 

至于他曾经所收的关门弟子是何许人也,无人知晓,世人只知道沈老先生确实收过一名关门弟子。

 

开始上课,杭书珩便习惯性的拿出他那本手札,翻开到空白页,放在一旁,以备随时做笔记。

 

在他第一次有这些小动作的时候,沈老先生便留意到了,事后还找他去问了话,才知道他的用意。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这是这个年轻人当时说的话,沈老先生觉得非常有道理。

 
此刻,看到那个年轻人默默地将手札拿出来,沈老先生暗自点了点头。

 

另一边,谢玉溪亦是同样的操作。

 

最初的时候,他也是看到杭书珩有随手记笔记的习惯,好奇地问了过后,觉得这个方法特别实用,于是便效仿了起来。

 

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各有不同,闲暇时候,两人也时常交换笔记,互相探讨,都能从对方的见解中,得到了一些新的认知。

 

沈老先生曾检查过他们两人的课业,虽然表面上没表现出来太多的惊喜,但内心里却是非常满意的。

 

上塘村。

 

小学堂的后院里有一块菜地,在小学堂刚开学后没多久,宋甯便带领着孩子们在菜地里种下了各种蔬菜。

 

撒种子、移植、浇水、施肥全程都让孩子们亲身参与其中,让他们能够更清楚地观察与了解蔬菜生长的过程。

 

因为受《葫芦记》的影响,当初种菜时,孩子们强烈要求种葫芦。

 

宋甯抵不过孩子们的央求,只好搭了个架子,特意去买了葫芦种子回来,给种了几株。

 

如今,葫芦藤爬了满架子,已经结下好几个小葫芦了,孩子们稀罕得不得了,每日到小学堂,都要跑去看一眼才能安心去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