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航空火箭弹试飞测试,新的军工产线
经过紧张的研发和改制,耗时一个多月时间。
方文在缅北主持的三个项目都进展迅速。
到4月中旬的时候,泰山一号的改造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整个飞机外形已经从f.220的空中怪兽模样变成了流线型机身。
特别是那两个外置的螺旋桨,也安装在了重新改造后的上单翼左右两侧。
剩下的改造,就是飞机的内部结构和新型发动机的安装。
原有的4台600马力的12缸直列式液冷发动机,将会更换成4台1050马力的西罗改进型12缸v型液冷发动机。
说来也巧,这两种发动机的技术还是出自同源,都是hispano-suiza公司出品,不过西罗改进型是方文对hispano-suiza最新航空发动机技术进行的改造提升。
或许是同源的原因,更换新发动机后初次开机测试,就顺利通过了。
而于此同时,另外两个项目组也在航空火箭发射巢定型后,赶制出了加装发射巢的两款军用飞机。
是以,现下方文开始进行飞机试飞测试了。
4月16日的缅北基地。
亚热带的气候,让这里早早就变得炎热,毒辣的太阳却盖不住跑道旁人群的低声议论——所有人的目光都胶着在那两架即将划破天空的钢铁造物上。
两架改造好的飞机停在制造2厂的试飞跑道上。
一架炮舰机,一架截击机。
炮舰机只是在飞机两侧机翼加装了两个10连发的火箭弹发射巢,其他都没有改变。
截击机却是一种全新的飞机型号。
为了保证火箭弹发射稳定性,飞机在速度上没有太大要求,时速在400-450公里,载弹24枚82毫米火箭弹。
而这次进行试飞的,就是泰山航空的掌舵者方文。
虽然有危险性,但没人去劝说方文不要进行试飞,毕竟在飞行领域,他才是真正的权威。
当然,方文也不是没有安全意识的人,此时的他,正在两架飞机中亲自进行检查。
随着发动机的启动,他与两架飞机融为一体,了解了飞机的内部情况。
在没有起飞前,这种异能检测,只能发现结构性的问题。
倒是没啥大问题,他关闭发动机,从飞机上下来。
与担任试飞地面指挥的制造2厂厂长林逸飞交谈。
“先测截击机,让热气球靶升空。”
热气球拖靶是专门为测试航空火箭弹准备的,毕竟飞机拖靶危险性太大,很容易在航空火箭弹发射后连拖靶机都会被火力覆盖。
而无人热气球拖靶,就没有这种担心了,只要放上天,就可以开始飞行实弹测试。
林逸飞点头应是,拿着泰山步话机下令:“气球组,一到三号靶升空!”
他这边刚说完,基地外某处,十几个穿着工装的汉子开始忙碌。
他们点燃燃料盆,在燃烧热气流的影响下,干扁的热气球开始臌胀,随后升了起来,要不是有绳索固定,已经飞上天了。
几名工人在吊篮里检查了一番后,确定没有啥问题,顺着绳子滑了下来,然后解开固定绳,一到三号热气球靶升空。
看着远处的气球升空,方文戴上了飞行帽,登上火箭弹截击机,启动发动机。
飞机在跑道上逐渐加速,飞上天空。
在起飞的同时,方文也时刻关注着飞机的运行情况。
机翼两侧和飞机前端腹部加装的火箭弹发射巢,增加了800公斤重量,这种载重,已经没法再挂载航空炸弹,飞机前端只有一挺20毫米机炮作为自卫武器。
为了应对这种负重,以及火箭弹发射后对机身的影响,飞机的机翼也加宽加长。
目前来看,挂载火箭弹发射巢,对飞行并没有什么影响。
而其他飞机部位,也正常。
一直到飞机飞上高空,方文也没有发现影响飞机的大问题。
随后,他退出机械感知状态,以一个正常飞行员的状态进行飞行测试。
通过目测,前方2000米外,有3枚热气球。
三个气球,代表三架飞机,正好是日军的最小空中战斗单元。
这个距离,正处于预发射状态,飞行员已经可以进行预瞄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