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火箭弹厂筹建,诺门罕事件(第2页)
“坐吧。”方文走到主位坐下,将文件夹翻开,“今天叫大家来,是要宣布一件事。我们要建一个新厂,专门生产火箭弹。”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便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虽然早有猜测,但当消息被证实,众人还是难掩激动。
火箭弹,这个名词在上月出现在基地时,就非同凡响,那齐射过后的威力,着实惊人。
大家也都希望能将这么强力的武器在基地中生产出来,提供给国内抗战。
方文抬手示意大家安静:“施耐德公司那边会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但他们并没有生产火箭弹的经验,因此,设备可能需要经过大量调试,我会全程跟进整个过程。今天讨论的主要是前期的建厂准备工作,要提前做好。我决定,成立火箭弹厂筹备组,由沈伟涛任组长。”
沈伟涛猛地站起身:“是总经理!”
“接下来是人员抽调。”方文的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个人,“火箭弹需要一批技术骨干,和我一起参与生产线的建设,要求是懂工程技术、能吃苦。三天之内,各部门把名单报上来。”
飞机制造2厂的林逸飞率先开口:“我们厂没问题,但厂里的工程师都有自己的工程小组,要调,就得整个工程小组调。”
“弹药厂也能出八个人。”霍端阳也开口:“上次从德国买回来的那批化工设备,是用来做单兵火箭弹发射药的,他们早就摸透了,转做火箭弹燃料应该很快就能上手。”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积极响应,没人提困难,更没人讲条件。
方文看着眼前这群人,忽然想起刚到缅北建设基地时,大家挤在临时搭建的草棚里啃干粮的景象。
那时候谁也说不清未来会怎样,却都抱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这是如此,短短一年多时间,才能做成如此规模。
“还有场地问题。”方文敲了敲桌子,“我和龚修能看过了,东边那块空地用来建一期厂房。柏则善和霍端阳你们俩有基建经验,厂区建设的事情,由你们俩负责。”
柏则善和霍端阳毫不犹豫接受了这个任务。
会议开了不到一个小时,各项任务就已经分配完毕。
散会时,方文看着众人匆匆离去的背影,忽然喊道:“等一下。”
所有人都回过头,只见他站起身,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火箭弹是一种更先进的武器,我希望等它大规模用于战争的时候,可以给鬼子痛击。也希望以后人们提起这场战争,还记得我们泰山军工在其中的付出。”
没人说话,但每个人眼里的光都更亮了。
等各部门负责人离开后,龚修能走过来:“刚才收到一份苏联电报,我已经将电文带过来了。”
苏联方面总算是回电了,方文立即接过电文纸查看内容。
电文里,用简洁的语言讲述了那场空战。
1939年4月20日,下午16时。
伊-16歼击机执行掩护苏军任务,在前线上空与日军飞机遭遇。
在距离日军飞机1千米处同时齐射火箭,当场击落2架敌军飞机。
除了火箭弹击落外,还通过机炮击落日军飞机11架,自身没有损失。
电文里洋溢了空气动力研究所的自豪感。
特别提出了,多架战机齐射火箭弹产生的范围打击效应,成功打乱了日军机群的战术布置,为后来的空战带来了优势。
看完后,方文不由根据电文内容分析起来。
显然,日军是吃了不了解苏军战机武器配置的亏。
苏军出其不意的航空火箭弹齐射,再加上日军战机的密集编队飞行姿态,都是造成这场战争结果的重要原因。
当然,航空火箭弹齐射的效果是最重要的一环。
由此,方文对北方苏联与日军的战事情况,充满了兴趣,索性发电报给国内情报站,想要了解更多。
暮春的上海。
四马路的书场里,说书先生正讲着《三国》。
可如今世道,听客寥寥无几,生计惨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