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击毁2架Ki36,瓮中捉鳖与空袭后勤线
第574章击毁2架ki-36,瓮中捉鳖与空袭后勤线
方文驾驶着炮舰机飞了过去。
同时也用机械感知对敌方飞机进行细致观察。
立川九八式直接协同侦察机,又叫做ki-36。
它的出现,是为了替代以往的老式双翼侦察机而研发出来的机型。
其有前后两个座舱,前舱为驾驶员,后舱为侦察人员,针对地面情况进行航空测绘、地标标注等军事侦察行为。
其时速350公里小时,不属于高速战机行列,但速度比炮舰机快。
而它的武器系统呢。
机头右前方有挺7.7毫米固定机枪,后方有旋转式7.7毫米机枪1挺,分别由飞机上两人操作。
方文给其一个评价。
典型的薄壳廉价飞机,要速度没速度,要防御没防御,说好听点是侦察机,说难听点是低成本空军产品。
正是因为它便宜,所以吉田之前发来的情报中说,陆军正准备加大订单。
看着远处飞来的炮舰机,两架日军侦察机立即选择应战。
一年的交战时间里,泰山航空的炮舰机逐渐崭露头角,对于它的各方面情况,日军陆海空航空兵都进行过细致的研究。
在日军航空教官的分析中,炮舰机拥有能抵挡现役武器射击的防护挡板,并且以对地面攻击为主,是专门针对日军设计的。
但它的灵活性差,速度慢,也是明显弱点,因此,日军航空队中的案例教学中,明确指出,一旦发现炮舰机,首先要尝试使用狗斗方式贴身缠斗。
所以,这两架侦察机做出的反应是没错的。
但可惜,他们遇到的是驾驶炮舰机的方文。
启动机械感知状态的方文,即便是驾驶炮舰机,也有把握对付面前的敌人。
毕竟这架炮舰机是经过改造加装了航空火箭弹发射巢的。
有了航空火箭弹发射巢,就等于炮舰机飞行员拥有了主动进攻的手段,而不是以前那样需要环绕式飞行,只能由机载侧面机枪机炮进攻的方式。
机械感知状态下,结合电视火控装置,方文已经开始用异能进行人工锁定制导。
他的手指按在火箭弹发射巢的操作握把上,用细微精密的操作调控发射巢射向射角。
前方两架日军侦察机,突然左右分散,并没有选择硬碰硬。
这一突然变化,让方文原本即将发射的动作取消。
显然,这两架日军侦察机,是准备用狗斗战术,绕后攻击了。
这种状态下,只能暂时放弃发射,将战斗的节奏拿回来。
他控制飞机机身侧偏,突然降低高度。
借着空间差的变化,让两架侦察机的狗斗战术暂时失效。
面对如此情况,两架日军侦察机连忙转向,试图重新追杀。
他们这么做,却正好在方文的计算中,由此这场战斗的节奏将会被方文主导。
随即,他下达了一个命令。
“目标在上方30度,机枪手自由射击。”
龚修能和另外两名机枪手立即转动舱内枪炮摇杆,将航空机枪和机炮的射向调整为仰角,然后眼睛紧盯着上方天空。
飞机的影子一闪而过,机枪手们连忙扣动扳机,并转动枪身追随着敌机轨迹扫射而去。
倾泻而出的子弹和机炮弹射向空中。
可惜这种移动目标,远比地面固定靶要难以命中,一道道弹痕扫过,却没有击中敌机。
而日军战机后面的观察员,却操作后方机枪向着炮舰机扫射而来。
“哒哒哒”的子弹瞬间扫过炮舰机的机身,装甲板上溅起一串火星,却没穿透那层加厚的防护钢甲。
“不要慌,他们嚣张不了多久了。”方文沉下心,将机械感知彻底铺开。
瞬间,两架ki-36的螺旋桨转速、机翼角度,甚至飞行员拉动操纵杆的细微动作,都像数据流般涌入他的脑海。
左侧那架侦察机正以350公里的时速斜向切入,试图先行进入追尾进攻状态。
而右侧敌机已经开始微调机头,也准备从炮舰机的左后方俯冲。
他们还是在沿用日军教官教的“死缠战术”,试图利用灵活性的优势缠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