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合纵社稿件,军事自行车,泰山收音

 第579章 合纵社稿件,军事自行车,泰山收音机饥渴营销
 

 漫石道日军遭遇伏击,紧急撤退。^0\0?暁¨说^网′ \醉¨欣,章-踕^更~鑫¢哙¨
 

 这支部队一直退到了平汉线一带,才停下。
 

 如此情况,在华北敌后战场,属实罕见,为此,日陆军部着令要求该师团将经过详细写成报告。
 

 而于此同时,合纵社记者汉森也将这场战斗以新闻稿件形式发送回国。
 

 两种不同的声音,将此战的情况向外界反馈出去。
 

 对这场战斗中出现的新式武器和威力进行了描述。
 

 汉森的那份稿件,在发往美国前,特意让方文过目一遍。
 

 【天降烈焰!华北峡谷中,中国游击队启用新式武器重创日军】
 

 【合众社记者汉森报道发稿地:华北日军占领区的共产党抵抗地】
 

 【1939年 5月(延迟发稿), 16日——我藏身于漫石道峡谷上方的石灰岩岩洞里,亲眼目睹数十道白色火痕划破正午天空。
 

 峡谷下方,一支 8000人规模的日军师团正列队行进——坦克开道,步兵整齐跟进,一步步踏入早已布好的陷阱。
 

 接下来发生的不仅是一场战斗,更向外界证明:长期被视作“小米加步枪弱者”的华夏游击队员,已手握足以扭转华北战局的新式武器。
 

 “要让他们见识下‘风暴’的厉害”
 

 一天前,我搭上了一支由五辆卡车组成的车队,从曲阳县向西行进。卡车货厢被帆布严严实实盖住,车队成员有来自“泰山兵工厂”的工程师——这个神秘的武器工厂,我此前在共产党控制区早有耳闻。车队负责人是 28岁的方文,正是这家神秘武器工厂的创始人,同时他也是一家大型航空公司的所有者,还在东方的反侵略战争中,多次驾驶飞机参战。
 

 “等日军穿过峡谷,你就能见到我们的‘风暴火箭弹’了,”他告诉我,“在特定的地形条件下,不只是伏击补给队那么简单,我们将给予日军部队一场记忆深刻的教训。”
 

 随后我们抵达峡谷西侧山梁。工程师们迅速将发射器搬进一处天然岩洞,用秸秆和树枝盖住金属炮管。下方的峡谷石道被数百年的古代车辆磨得光滑,象一条狭窄的绸带,夹在 60英尺高的悬崖之间——这里简直是围歼军队的绝佳地形。
 

 一天后的中午 12点 45分,第一辆日军坦克出现在视野中。履带碾过石头,扬起阵阵尘土。两架战斗机在头顶盘旋,低空掠过山梁侦查。但它们什么也没发现——只有光秃秃的岩石和矮灌木。
 

 日军指挥官从领头坦克的舱口探出头,脸上挂着笑意,士兵们更是欢呼雀跃。他们以为自己正在追击一支溃逃的敌军。
 

 可他们大错特错。¨零′点~看,书+ _首^发?
 

 ‘峡谷变火海’
 

 下午 1点整,第一波 24枚口径 82毫米的小型火箭弹从岩洞呼啸而出,声响堪比十几列货运火车同时轰鸣。
 

 冲击波发射时,我死死贴住岩洞墙壁,生怕被这些火箭弹喷射的火焰烫伤。
 

 也正是短暂的胆怯,让我失去了第一时间目睹火箭弹袭击的过程。
 

 等我用望远镜观看远处山下的情况时,领头的日军坦克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火焰。
 

 而后,16枚更大的火箭弹便接踵而至——132毫米口径,战斗部装药量堪比 10颗手榴弹,精准砸向日军队伍中部。
 

 这次我亲眼看见,它们的威力,16枚火箭弹复盖了下方谷道的大片局域,爆炸和后续持续燃烧的火焰烟雾将日军前后进行截断。,
 

 日军士兵四处奔逃,却被悬崖牢牢困住。有人试图攀爬,双手在岩石上打滑,径直坠入火海。
 

 八路军的进攻也在这个时候开始,他们在山地上奔跑如飞,快速进入各个阻击点,居高临下进行射击。
 

 天啊,这让我对战争有了新的认知,5辆卡车搭载的武器平台,竟然造成了比5门115毫米榴弹炮还要更有破坏力的炮击场面。
 

 “这些火箭弹不只是为了杀人,”方文告诉我,“更要击

溃他们的斗志。”
 

 事实正如他说的那样。
 

 在八路军对日军先头部队进行猛烈进攻的同时,剩下的火箭弹向着日军的后半部分发射而去,连续性的大面积爆炸效果,还有火焰和烟雾,让后方的日军根本没办法支持前部军队。
 

 最后,他们选择了放弃那批注定被消灭的先头装甲部队,撤退出了这个峡谷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