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为军费发展商业,欧洲半导体饥渴营(第2页)

 

 他走到两人身边,语气放缓了些:“你们别忘了,咱们做这些生意,不只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给国内的军工产业攒钱,造火箭弹、造军用自行车、造飞机坦克。只有把这些‘民用商品’的利润提上来,咱们才有更多的钱去支持前线。要是现在图省事,薄利多销,等以后别人跟咱们抢市场,咱们连支持前线的钱都赚不到,那才是真的‘傻’。”
 

 刘掌柜沉默了片刻,终于点了点头:“方总,我懂你的意思了。这世道要发大财,才能成大事,世道变了,生意经也得变。那就先试试这‘限量涨价’的法子。”
 

 方守信也跟着应道:“我也觉得可行!要是这收音机真能变成‘稀罕物’,以后咱们在欧洲的生意,就更稳当了。到时候赚了钱,多造点自行车、火箭弹,早点把鬼子赶出河北!”
 

 方文看着两人从困惑到明白,心里松了口气。
 

 用未来的商业思维去说服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人,需要耐心,更需要结合他们能理解的“老例子”——毕竟不管时代怎么变,“让商品更值钱”“让生意更长久”的内核,是相通的。
 

 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饥渴营销执行步骤”,一边写一边道:“咱们先从巴黎,创建一个专卖店,专门销售半导体收音机。这事刘掌柜负责,组织巴黎分公司操作,要求他们将专卖店开在巴黎最繁华的地方,要最好的装璜,要在各大报纸和广播上进行宣传,雇佣的店员也要最好的。这些叫做造势,让整个巴黎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
 

 饥渴营销方案,很快就付诸于实际,但在实际操作上,它被称作‘众星电器专卖店计划’。
 

 刘掌柜亲自乘坐公司的飞机前往巴黎分公司开始运作。
 

 他和巴黎分公司经理林保罗首先要做的是给专卖店选址。
 

 按照方文的要求,“门面必须在最热闹的地方,让路过的人一眼就能看见”。¨狐,恋¢文·学\ ^最?新.章^节?更/新\快/
 

 三日后,巴黎分公司的负责人林保罗带着两名职员,站在了香榭丽舍大道 32号的门面外。
 

 这处原本是意大利皮具店的商铺,地处大道中段,隔壁是百年香水品牌娇兰的门店,斜对面就是巴黎歌剧院,每天往来的都是衣着考究的中产阶级与游客。
 

 杜邦花了比市场价高两成的价格,从原店主手里拿下了剩馀租期,随后和房主签定了长期租贷合同。
 

 皮具店的老板还笑着调侃:“中国人要在这里卖什么?丝绸还是瓷器?”
 

 林保罗只神秘地笑了笑,并没有解释,这事情按照计划要求,在过程实施中,必须保密。
 

 随后,这家皮具店外面被用帆布给全部盖住,开始了装修。
 

 按照方文对专卖店的要求:“装修要象巴黎最顶级的珠宝店,不堆货,只显精致。”
 

 装修队花了整整十天时间改造门面。
 

 原本深棕色的木质橱窗被换成了整块的弧形玻璃,玻璃内侧装着暖黄色的壁灯,夜里亮起来时,象一块发光的琥珀;
 

 门头没有挂冗长的招牌,只在玻璃上方嵌了一行银色的法文本母——“appareilslectriques zhongxg”,下方用更小的字体标注“agas excsif”(专属门店)。
 

 店内的布置更象奢侈品店而非电器行:地面铺着浅灰色的羊毛地毯,踩上去没有一点声响;墙面刷成柔和的米白色,只在正中央挂着一幅巨大的海报——海报上,一位穿着法式风衣的男士,手插在口袋里,指尖露出半导体收音机的黑色边缘,背景是巴黎铁塔,配文是“le son du onde dans votre poche”(世界的声音,在你口袋里)。


 

 海报下方,只摆了三张黑色皮质沙发,沙发前的玻璃展柜里,摆放着不同型号的半导体收音机。
 

 “这哪是卖收音机,我看更象是卖钻石。”装修队的工头在结束装修后对林保罗嘀咕。
 

 林保罗却想起方文电报里的话:“顾客买的不是‘能听声音的盒子’,是‘与众不同的身份’。”
 

 而这个身份的体现,不止是店面的装璜,还要有映射的服务才行。
 

 因此,店员的素质也很重要。
 

 招聘店员时,杜邦完全按照方文的要求:“不要只会卖货的,要会聊天、懂礼仪的,最好能说英语和德语。”
 

 最终选中的五名店员,有三名是从巴黎老牌百货公司“拉法耶特”挖来的,其中一位名叫玛丽的女店员,曾为英国王室成员服务过。
 

 上岗前,杜邦给他们做了三天培训,内核只有一条:“不主动推销,只主动解答。”
 

 比如顾客问“这个多少钱”,要先笑着说:“先生/女士,这是泰山半导体收音机的限量款,目前每天只供应 100台,价格是3000法郎,需要先登记预约。”如果顾客追问“为什么这么贵”,就要递上一杯咖啡,慢悠悠地解释:“您看这机身,用的是航空级铝材,轻便又耐磨;里面的零件都是众星电器专门制作,世界独有技术,全欧洲只有我们才有。”
 

 店面和店员搞定后,一场商业宣传开始。
 

 开业前三天,巴黎的《费加罗报》《巴黎晚报》上,连续刊登了半版gg——没有产品图,只有一行黑色的大字:“5月 30日,香榭丽舍大道 32号,听见世界的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