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从火箭到导弹(三),方文家书(写

重新烧制了耐高温陶瓷内衬的摆动喷管系统,进行了测试。

效果不错,该是进一步完善这种全新武器的时候了。

为此,方文集中了泰山军工所有的技术研发人员,准备集中力量将这种跨时代战略性武器实现。

方文也在全心全意主持着项目进行。

作为项目主导者,以及未来科技和军事理念的实现者,他深知自己能发挥的重要性。

因此,他不惜使用异能,从未来记忆深处不断搜寻遗漏的信息面,然后结合研究设计和测试进行技术攻坚。

一旦全心全意进入这种状态,整个人就如同魔怔了一般,不做出成果就不会停止。

泰山研究院的技术研发人员,被方文的态度所感染,大家都在竭力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

几乎每天,讨论争执都会出现,对于这个没有过的新技术,大家畅所欲言。

作为技术先知般的方文,则会在争执发生后,给出前瞻性的主导思路。

“传统火箭弹靠弹道抛物线飞行,误差能达到数百米,根本无法精准打击日军的军火库、机场这类关键目标。所以,苏联的火箭弹使用了集群发射,面覆盖打击效果。但我们没法像苏联那样,因为我们泰山军工拥有的资源和人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们的武器,既要威力大,范围广,还得有更高的射击精确性。”

“现在研发惯性制导,就是这个思路的核心,就是让火箭弹在飞行中‘知道自己在哪里’‘要射向何处’。靠的就是这组机械陀螺仪和摆动喷管的配合。”

有他主导下,研究即便是遇到了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没有因此而改变研究方向。

而这些问题,就成项目必须攻克的目标。

比如:

惯性制导模式,对陀螺仪的精度要求非常高,要求精度误差在0.1毫米以内,而且高速旋转时不能有丝毫晃动,不然制导信号就会偏差。

还有摆动喷管之前用金属材质时,高温下会轻微形变,现在换了氧化铝陶瓷,虽然耐高温解决了,但陶瓷脆性大,怎么保证在高速飞行和姿态调整时不碎裂。

这些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为此,方文将自己的异能用在了机械加工上。

高精度陀螺仪的零部件,由他制作的模具组,并亲手教技术工人如何制作出符合要求的高精度零部件。

而喷管的韧性方面,也找到了解决办法,在喷管内壁做了渐变式厚度设计——根部厚5毫米,尖端厚2毫米,既减轻重量,又能分散应力。

另外,从景德镇请来的传统陶瓷大师也在这场研发中,带来了意外惊喜。

“陶瓷润滑涂层”就是这两师徒提出的。

使用由硼酸、石英砂和少量氧化锆调配的釉料,烧制在轴承滚珠上,这层釉料既玻璃质薄膜,能减少摩擦,又能耐高温,相当于给轴承穿了一层‘防护衣’,解决了高温下轴承滚珠润滑机油挥发的问题。

这也让陀螺仪精度得到改善。

有了大家的努力,一个个技术难关被攻克,

泰山惯性制导导弹研发进行中。

接下来的研发重心,主要集中在大量的测试和改进上面。

即便是方文这个未来人引导和提供技术思路,可现有技术和基础都太薄弱,最快实现预计也要在年底才行。

时间也到了6月中下旬。

方文终于从那种废寝忘食的状态中退出,开始分出精力管理其他事情。

他从研究院办公室离开,前往基地办公区。

在那里,小助理赵君平抱着比他头还高的文件进来,

“总经理,这些都是这段时间挤压的文件和各项进展报告,我已经整理过,你可以慢慢看。”

年纪轻轻的赵君平,在这段时间里,努力的学习做一个合格的助理,看起来还不错。

方文微笑道:“你是助理,挑重点告诉我,知道怎么说吗?”

“嗯。”

赵君平放下文件,清了下嗓子,出声道。

“苏联的货轮已经驶入地中海,预计一周后抵达仰光。”

方文点头,这批货轮运载了很多物资,有发电机,有坦克铸造件,有特种钢,等货轮到港,就可以扩建发电厂,并且生产‘泰山松’中型坦克了。

赵君平继续汇报着。

“军用自行车厂制作出的第一批100架二八大杠载重自行车已经完工。”

“半导体厂上本月满产,零部件正准备发往延安进行组装。”

“弹药厂本月共计生产子弹十万发,手榴弹600枚,航空炸弹80枚。”

“火箭弹厂因为技术改良还未完成,只生产了82毫米航空火箭30枚,132毫米火箭弹10枚,主要用于实弹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