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小兑换点又开张了


    吴本胜是老采药人了。七八年前第一次进疆开始,他就到了山里了,开始采挖贝母。

    吴本胜是从采药世家里出来的,他的外公在川地就经常采挖贝母,吴本胜自小,跟着外公也学了那么一两分本领。

    来到北疆之后发现辛苦干活赚的钱还真抵不上进山挖几天贝母,所以他干脆就彻底转变成了采药人。每年开春,来到北疆,准备好物资,钻进天山深处开始采挖。

    在山里采药不仅辛苦而且危险。他凭借着练过几年把式的身手,再加上有在山里生活的经验,这几年也算是顺风顺水。

    野生贝母的价格越来越高,吴本胜家底也越来越厚,每年贝母季结束之后,他都能带着大笔的钱回到老家,修房子,娶媳妇儿,添置家具。

    几年前林业队开始在山口设卡没收挖药人的贝母,吴本胜知道的早,所以每次搞到贝母之后,都是趁夜色悄悄下山。

    前两年在山里物资缺乏的时候,他还能在小木屋那里用贝母换一些生活物资,但是这两年小木屋不开了,吴本胜也有些发愁。

    毕竟一开始能带到山里的物资是有限的,想要在山里连续不断的挖一个月贝母,有点不太现实。

    几十年后的人会觉得山里面有野菜有蘑菇,有野兽,再怎么说也不可能找不到吃的。

    但真实情况是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吃那些野菜蘑菇,普通人可能一个星期都坚持不了,三五天就得崩溃。

    粮食才是最基本的,却也是被后世的普通人最容易忽略的。

    山里最缺的是什么?首选的就是粮食,其次才是其他。

    今年吴本胜不是自己一个人过来的,这几年赚了些钱,家族里想跟着他过来到北疆发财的不是一个两个。

    一开始吴本胜都是拒绝的,毕竟这条道不好走,他也没有办法保证一定会让跟来的人能够赚上钱。山里有护林员,头两年他也有几次差点被护林员抓住的——抓住了轻的没收,重的会被带走遣送回家。

    所以吴本胜前几年都拒绝了。但是今年他拒绝不了,大哥干农活的时候从山上摔下去,腿被摔断了。

    家里原本就只靠着那几亩山田,现在大哥家又失去了主要劳动力,算是雪上加霜。大嫂带着十七岁的侄子到他家门口跪着,让他把侄子带出去,他没法不答应。

    要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这真是实话。

    既然带上了侄子,吴本胜就想着一定要让他赚上钱。

    自家的孩子在采药方面还是可以的,但是这小子现在十七岁,万一要是不听话的话,那他也没办法。

    所以在离开家乡的时候,吴本胜把大嫂和侄子都叫在一起,把丑话说在了前面。

    如果侄子听话,他带着侄子去干上半年,赚一些钱回来,补贴家用。

    如果侄子不听话,那么这个想法也就不要有了。

    这个时候就看出来侄子很老实,表示出来后一定会听二叔的话。

    “我在那边也是进山采药,山里的野兽危险就不说了,那边是有护林员的,不让随便采药。所以你一定要听我的话,不然的话钱赚不上不说,说不定还会有生命危险。”

    吴本胜有意把那边的情况渲染的比较危险,就是希望侄子不要光表面上说会听话。

    带着侄子来到北疆之后,吴本胜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他们一起在县城里买了物资,分成两个大口袋背好,然后就往山里去。

    现在县里还没有开通到清水河乡的班车,他们顺着路往山里走的时候,吴本胜选了一条捷径,距离能短一点,但两个人背着大口袋,也是走了整整一天才进到山里。

    这几年在山里挖贝母,吴本胜算是把玛县南面的这一片地已经摸熟了,他先带着侄子来到了一个废弃的冬窝子,准备在这里住一晚上,明天大清早再进到有贝母的沟里。

    吴本胜的侄子叫吴东海,仔细的打量之后对这个废弃的东窝子很嫌弃,四周都是牛羊粪,一面墙还倒塌了,里面还有一些不知名动物留下的粪便。

    吴本胜一边收拢柴火,一边给他说:

    “想要赚钱就得能吃苦,现在好歹是有遮风挡雨的地方,后面住的地方弄不好就得自己挖,有可能就在石头缝里将就一晚上。你要是后悔,现在还来得及……按原路返回就能到县城去。”

    吴东海咬咬牙,摇了摇头,他不能后悔,也没有后悔的本钱。

    来北疆的路费还是吴本胜给掏的,他挖了贝母赚了钱还得还给叔叔。

    两个人在这里将就了一晚上,第二天趁着护林员还没进山的时候,就早早的去到了熟悉的贝母沟里,准备开挖贝母。

    “嘿嘿,去年这里还没这条路呢,今年就修了这么长了。这些人还是利害呀。”去往贝母沟的时候,吴本胜发现了李龙孟海他们修的那条路,觉得挺神奇的。

    当然也只是惊讶了一下,随后就把注意力放在了贝母身上。

    吴本胜带着侄子吴东海专往那种偏僻的山谷里钻,这些地方有贝母,因为来的人少,杂草丛生,不容易被发现,当然收获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