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二百一十九章(第2页)

加上她撒谎技术连艾玛都比不了,然后就暴雷了。

接着瑞雯暴跳如雷,然后她就和彼得他们一起去补课,嗯,哈利和格温也一样要补课,没办法,哈利虽然家产丰厚,他们家的奥斯本集团可是超级企业。但问题是,他们家族历代都是哈佛校友,且全部都是学霸!不是那种的单纯依靠捐款和校友福利进学校的。

所谓校友福利,即传承录取!

在填写美国大学申请系统时,会有一个小框,让你勾选是否有亲属同样入读了这所学校。如果你选择了是,那么这个身份极有可能会给你带来优惠。这不是“潜规则”,是美国大部分名校普遍实行的一种招生政策——传承录取,即校友、教职工的子女或亲属会被大学优先录取。以耶鲁大学为例,尽管其一直在促进新生的多样性,但该学院仍然坚持这种录取传统。在新生中,14%的学生是耶鲁大学毕业生的后代。这一规定,真的让某些人一出生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传承录取可以追溯至上世纪20年代。精英大学传统上是富裕的新教徒的领地,当时他们担心名额被犹太人和天主教徒占据,所以开启了传承录取的先例。采用传承录取的学校的确切数量不详。但2018年的一项调查发现,42%的私立学校(包括大多数国家精英机构)和6%的公立学校采取了该策略。许多大学官员认为,传承录取不过是筛选过程中的一小部分。但实际上,它们有助于大学管理其入学率和预期学费收入。校友的子女,也就是“传承”的学生,如果被录取的话,成功入学的概率会更高,那学校的“收益”也就越大。

这也是美国的一种阶级划分方式!

先来说说美国名校的历史。当年最早的一批殖民者来到美洲大陆,其中的一些精英为了让欧洲的文明在新大陆扎根,就建立了一批教会学校,这些学校只招募顶级殖民者的后代,比如耶鲁大学第一批学生就只有18人。后来教育普及,平民家的孩子的努力程度远远超过权贵家的纨绔子弟,于是顶级大学开始改变考核项目,要求考生掌握普通的公立学校里没有的课程,比如希腊语、法语、拉丁语,还有号称高素质教育的马术和高尔夫等等,能满足这些招生要求的学生必定是上层。久而久之这些名校成为了顶层私塾,并不是国家的公立教育学校,这些顶级大学和权贵家族存在的时间其实比美国建国还早。在这里我们对比一下国内的高等教育,其实国内的高考可以使一些认真学习的孩子实现跨越阶层,而美国的顶尖学府却是划分阶层,拥有美国顶尖大学头衔就好像拥有了贵族头衔一样。所以说在美国并不是你拼命努力进入了一个大学,走上人生巅峰,而是你天生就会进入跟你门当户对的大学,而名校就是权贵们的人脉聚集地。那美国名校为了区分不同的学生,在现代的录取方法是什么呢?和我国目前的分数论不同,在美国的私立名校录取中分数压根就不是关键(我是指美国人,不是每年给你几个名额的外国人),而且这些名校也从来没公布自己录取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现在有的教育专家愿意跟家长宣传说美国人不看成绩,看素质,但看素质其实就是看他老子的钱和影响力。其实有这么四种“素质”方式是可以让孩子上美国名校:1、直接砸钱。给学校盖楼引进名师引进先进的教学用具(前一段时间被扒的潘石屹?)2、关系。如果你的家庭是名校的世代校友,也可以让你的孩子进名校(布什家族,进了耶鲁大学的英语成绩c、智商不及常人不学无术的小布什总统?)

有30%的名校生都是以这种方式进入名校,要不怎么说你要是超级富豪,到万恶的资本主义美国能享受一切呢?

3、成为名校赞助委员会成员。怎么成为成员呢?砸钱!但是这个方式砸的钱没有第一种好几百万、千万刀那么多,但是也要几十万刀,同理钱交的没那么多,学校也就会优先考虑而不是像前两种一样直接录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