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3章 流水席、高朋满座、归化秦人!(第2页)
经过深入研究分析,王岳总结出了辖区内草原骚乱的根本原因,这一切都源自于草原部落贵族们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部落里的驱口大量流失,导致部落人口数量急剧减少。
要知道,在过去,即使是强大的汉王朝,也未曾深入草原腹地,更别提在草原上筑城开垦农田了。而且,汉朝也从未像大秦帝国这样,直接闯入草原,招募草原牧人为民夫干活还给报酬,这种做法无疑是在掘草原贵族的根基啊!
事实上,以往就有不少草原人逃往汉地,成为汉王朝的平民或奴隶。然而,在草原贵族的眼中,这些草原牧人不过是会喘气的大牲口罢了,因此才有了“草原驱口”这样的说法。
自从大秦踏入草原,开始筑城开垦农田以来,他们采取了一项重要举措,那就是将一些流浪的草原驱口招募为平民。这一举措使得这些原本被视为大牲口的牧人,享受到了作为人的待遇,这种待遇相较于过去驱口生活简直是天壤之别。
当这些草原驱口亲身体验到了做人的生活后,他们很快就被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所吸引,甚至可以说是上了瘾。这种口口相传的效应迅速扩散开来,越来越多的草原驱口听闻此事后,果断逃离自己所属的部落,纷纷投身于朔州城,希望能够开始过上真正属于人的新生活。
起初,草原部落贵族对于这些逃离的驱口并未太过在意,他们甚至将这些驱口当作货物一般,卖给朔州城的官府,以换取部落急需的生活物资。毕竟,在他们眼中,这些驱口不过是可以随意处置的财产而已。
然而,大秦对于奴仆的管理有着严格的规定。奴仆需要签订契约,其中包括卖身契,明确规定了奴役的时限。一旦时间到期,这些奴仆便会被放生,恢复自由之身。
部落贵族们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错误地认为被卖到朔州城的草原驱口,会千方百计地寻找机会逃回部落。而且,他们还盘算着,等这些驱口逃回来后,可以让他们打探朔州城的内部布置,以便在冬季攻城时能够里应外合,一举攻下朔州城,并占领已经建好的朔州城来过冬。
只可惜,事与愿违。
尽管部落贵族将朔州官府当成了傻子,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被卖到朔州城的驱口,十个当中只有一两个能够成功逃脱并返回部落。而且都是有家小还留在了部落里这才逃回部落,
这本就让草原上的贵族气的要死,他们自视甚高,对其他族群充满了鄙夷和不屑。草原上的部落本身人口数量就少得可怜,这样一来,人口变得更加稀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