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石游记半边人

第148章 窥一斑而知全貌!(第3页)

再往北看,是一个方圆百里的小型苜蓿草场。这片草场就像是家里的院子一样,虽然规模较小,但也别有一番风味。金元宝和大青牛后代,都迁徙到这个属于它们自己的小草原上,开始新的生活延续血脉。

离石站在大光明神堡上,俯瞰着这一切,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慨。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现在也算是家大业大了啊!

就在这个时候,朝歌城还尚未被确立为大秦帝国的皇城,因此中枢政事堂依旧在奉圣城处理政务。离石也并未主动提议将都城迁往朝歌城。

然而,自从秦皇开始巡游天下以来,政事堂的高官们也纷纷效仿,开始巡查各自所管辖的区域。当他们受邀请视察过朝歌城之后,这些新兴的帝国高官们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察觉到了秦皇似乎有意将都城定在朝歌城。

这些高官跟随秦皇多年,对秦皇的性格可谓是了如指掌。秦皇向来独断专行,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但同时又不愿意强迫那些追随他的人。他常常会通过一些事情来区分彼此,如果你不跟随他的步伐,他也不会当场翻脸,而是会逐渐与你疏远,将你视为外人。这种内外有别的态度,让人一目了然。

尽管这些帝国高官的家族背景并非十分显赫,但他们个人都极为聪明伶俐。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们很快就洞悉了秦皇的心思。

朝歌城的营建规模极其宏大,其宏伟程度举世无双。即便是拥有强大工业实力的大秦帝国,在建设这座城市时也耗费了整整十年的时间,而且至今仍未完工。

然而,当帝国的高官们察觉到秦皇的心思后,他们为了能够主动地贴近秦皇,并与大秦帝国紧密绑定,便果断地采取了行动。这些高官们开始提前布局,有计划地将政事堂的下属单位逐步迁移至朝歌城。

这种行为并非偶然,而是官员们长期以来揣摩上位者心思的结果。他们深知,只有准确把握秦皇的意图,才能在政治舞台上立足并获得更多的权力和资源。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像杨修那样聪明绝顶的人物出现。

值得庆幸的是,秦皇并非曹操那样猜忌多疑的君主,更不是历朝历代那些独裁专制的皇帝。他以开明的态度治理国家,尊重官员们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形成了大秦独特的政治氛围。

在这样的宽松政治环境中,官员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