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5章 法条纷纷建制忙(五)(第2页)
当然,朱载坖虽然将内阁辅臣列入了简任官缺,但是朱载坖还特别规定了内阁辅臣的选任形式有两种,第一就是直接由皇帝特旨任命,第二就是由皇帝下旨,由吏部召集在京四品以上官员会推人选,然后由皇帝圈选。
这样人事权该回归吏部的回归吏部,重要的岗位都由皇帝直接掌握,内阁没有人事权,只有建议权,这样的话,一直饱受打击的部权稍有好转之势。
除了对选官规则加以重新规定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禁绝朦胧推升,朱载坖首先下旨,禁绝朦胧推升,再有朦胧推升者,涉事官员立斩不饶。
所谓朦胧推升,主要就是针对这些言官的,一旦言官因为上疏言事被贬谪惩处之后,其同党为了捞这些被贬谪的党羽,就发明了所谓的朦胧推升,推升就是指官员尚未考满就予以升迁,但是这些官员们为了党争,还搞出了所谓的朦胧推升,这就更加恶心了。
他们利用大明京官和外官之间的品级差距,再加上频繁的举荐升迁,使得这些本来被贬黜的官员反而迅速升迁,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李三才了,万历十一年,李三才不过一个礼部主事,后升任户部郎中。后来魏允贞因为议论朝廷、违背辅臣意思而遭到皇帝责备时,李三才抗旨为他申辩,结果被贬为东昌推官。随后李三才一路升迁,从南京礼部郎中、山东佥事、河南参议、南京通政参议、大理少卿等职。
到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李三才用的办法就是朦胧推升,在每个岗位,李三才都没有干满过二年,先是在地方推升,因为这个时候他才刚刚被贬,皇帝对他有印象,不能太过于高调了,从东昌推官就升任南京礼部郎中,看起来是个闲职,毕竟南京礼部能有什么实权呢?
但是这一步是很关键的,这是解决李三才的品级和京官待遇问题,南京也是京,南京官员同样也是京官,李三才的第二步就是从南京礼部郎中升山东按察佥事,从正六品升任正四品,这就是京官外放的正常待遇,也是李三才为什么要在南京礼部郎中这个位置上过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