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中兴休息的云

第1301章 虏骑临边伏长剑 感谢凡趣的人生2008的打赏(第2页)

 同时通过和朵颜三卫的残余势力进行互市,了解土蛮部的情况,然后再决定应该怎么打,马芳也认为,大军出塞还是要做好万全准备,尤其是粮道的保护,这些都需要细致的准备和演练,是急不得的。

 对于两位宿将的话,朱载坖还是很重视的,戚继光在奏疏中也认为,最好的情况是提前获知北虏入寇,官军出塞迎击,其次是北虏寇边,官军利用边墙反击,然后再调集兵力予以反击,最差的就是官军在没有确切情报支持的情况下,盲目出塞。

 朱载坖也认为确实是如此,所以朱载坖在和马芳等人商量之后,决定下旨给谭纶和戚继光,第一是囤积粮秣,做好出塞的后勤准备,其二就是广布侦骑,对草原的情况要加以了解,其三就是对于心向大明的部落要予以拉拢,从他们口中得知土蛮和兀良哈的动向,为朝廷决策提供情报。

 马芳和李成梁走后,朱载坖开始认真思考设立一个专司军务的衙门的必要性,现在大明的军事决策和一般政务一样的流程,保密性不高,这是朱载坖最担心的一点,三军之事,莫重于密,把军机要务和与一般的政务混杂在一起处理,朱载坖认为是不合适的。

 而且由于大明的政体,导致不管是阿猫阿狗都可以直接上疏干预朝廷的军事决策,这些上疏的人,往往都是些纸上谈兵之辈,真正在边关浴血奋战的将帅,反而被剥夺了在军事决策上的发言权,朱载坖认为这是没有道理的,行军用兵这样的大事,不征求边关大将的意见,反而去听这些不识兵戈的文臣之言,不误国那才是怪事呢!

 大明最后不就是这样吗?忽悠皇帝如骗狗一样,上来就是计五年,全辽可复也!反正是一个敢说,一个敢信,不亡国那才是咄咄怪事!

 所以朱载坖决心以这次对土蛮的出塞打击作为改变的起点,朱载坖一向是坐起立行的人,当即召见内阁辅臣,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