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中兴休息的云

第1314章 吉壤事定烦纷扰(第3页)

 朱载坖随即下诏,太子朱翊釴留守,朱载坖奉皇太后与皇后和重臣们一道,亲赴天寿山考察吉壤选址。

 朱载坖抵达天寿山,祭祀长陵、永陵之后,视察了包括大峪山之内的预定的各个地址,朱载坖并没有当即发表意见,回到京师之后,礼部尚书赵贞吉再次请求择定吉壤,朱载坖在赵贞吉的奏疏上御批了很长一段话。

 朱载坖说道:“外廷诸臣为寿宫事争言风水,夫在德不在险,昔秦皇营骊山,何尝不求选风水?未几见发,选求何益。我祖宗山陵既卜于天寿 山,圣子神孙,千秋万岁,皆当归葬此山,安得有许多吉壤?朕志定矣。朕遍阅诸山,惟宝山与大峪山相等,但宝山在二祖陵裕、茂 之间,朕不敢僭分, 还用大峪,传与所司无辍。”

 朱载坖以上谕批答的形式最终确定了吉壤的选址,同时朱载坖还下旨,先定吉壤玄宫之所在,不必动工,要节省朝廷之物力,先为太后营建永西陵,待永西陵营建完毕之后,再根据朝廷当时的财政状况,确定动工的时间,朱载坖认为这东西不是现在朝廷所急需的东西,银子要用在刀刃上。

 所以虽然礼部和工部立即上疏,具题预建寿宫事宜,要求确定选择开山伐木、动土兴工的时间,伐木日祭告本山之神,兴工日祭告九陵、天寿山神、后土之神、司工之神的坛数和遣官,翰林院撰写祭文,太常寺备办祭品香烛制帛,营建寿宫委官、制定寿宫尺寸规制等一应事务,但是都被朱载坖给按下了,朱载坖要求定好位置,立碑预定就行,等之后财政宽裕了再行兴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