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2章 国不可一日无君

“娘娘英明,臣等遵旨!"

 相互对视了一眼,李子归与陈永章的眼中,都闪过一丝欣慰。皇后处事,能做到张弛有度,实非易事。

 "现今临近秋收,二位大人应当加快审讯进度,尽快给所有人定罪。并且即刻发布安民告示,让百姓能够安心收成。"

 为了避免影响秋收,沧海亦是特地叮嘱了二人一番。

 毕竟,这段时间行动,朝野上下皆是人心惶惶,若是继续下去,只怕会误了今年的收成。

 “是,娘娘!”

 听了沧海的话,李子归与陈疑章同时拱了拱手。

 在如此高强度的行动之下,皇后尚能时刻顾及百姓,真乃百姓之幸也。

 "好了,你们都退下吧!"

 见诸事已交代完毕,沧海亦疲惫地挥了挥手。

 这段时日,她每日都是紧绷着神经,生怕此次行动会出现什么意外,给这个本就千疮百孔的帝国带来更大的伤害。

 "是,娘娘!臣等告退。"

 见沧海神情倦怠,陈永章与李子归也不敢多言,恭敬地退出了御书房。

 "上卿大人,娘娘让我们尽快结案,还民于安。”

 “可您也知道,此次事件涉及人员之广,成分之复杂远远超出了你我的想象。而且,其中大部分人员还牵扯到先皇,若是......"

 刚刚出了御书房,太傅陈永章就一脸为难的看向李子归道。

 “呵呵,太傅不必担心,事情远没有您想的那么复杂。”

 看着陈永章一脸为难的样子,李子归不由得微微一笑。

 身为帝国太傅,陈永章一向谨小慎微,此次若非皇后亲自出面,让这家伙看到了皇家整顿帝国的决心,恐怕这家伙到死也不会如现在这般抛头露面了。

 当然,在李子归看来,陈永章是极具智慧的。

 毕竟,聪慧之人,深知审时度势之理。

 这些年来,他一直都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角色去关注整个帝国局势,从未干预过任何实质性的东西。

 如此,他不仅妥善地保护了自身,更对帝国局势有了透彻的了解。

 正因如此,他才在当朝皇后提出重大变革后,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的原因。

 “哦?上卿大人的意思是.......”

 见李子归似乎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陈永章不由微微一愣。

 “呵呵,太傅可曾知晓,自大清洗以来,被打入大牢的皇亲国戚即便没有一千,亦有八百之众。然,先皇却一直没有任何动静,太傅可知晓其中缘由?”

 为了能消除陈永章最后的顾虑,李子归也是慢慢向他解释起来。

 “上卿大人之意,莫非此次变革,已然得到先皇默许?”

 听了李子归的话,陈永章顿时豁然开朗。

 没错,若先皇顾念旧情,恐怕早就开始出面干预了。如此一来,皇后的变革必然无法推进。

 到时,新老两批势力必然会形成对峙,这于帝国而言,无疑是巨大的灾难。

 “哈哈哈,太傅大人果真是个明白人!"

 “如此,太傅大人还觉得此事过于复杂吗?”

 见陈永章一点就透,李子归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有这家伙相助,他倒是省了不少事,这也是他敢保证尽快结案,还民于安的原因。

 “快看,是朝廷出告示了!”

 长流府,随着几匹快马飞驰而过,原本空无一物的城门处,一张大大的安民告示出现在了民众眼前。

 “江南水患,饿殍千里,千万百姓流离失所,朕痛心疾首,夜不能寐。幸有天降福泽,使得水患及时得以遏制,免除了百姓流离失所之苦。

 经查,此般灾祸,乃因人为所致。

 朕得闻之后,曾捶胸顿足,仰天长叹三日。

 此等丧尽天良之徒,朕必严惩不贷。

 然,此番行动,不慎惊扰到一方百姓,朕实感愧之。

 今,涉案者已尽数收监,待到秋收之后,当依律公开问斩,以警世人!

 特立此告示,悬于各方城门之外,以安万民之心!”

 告示上,写满了龙飞凤舞的大字,让人一目了然。

 "这是......皇上亲自下达的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