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新皇无德,祸及苍生(第2页)

虽然这一年多朝堂上发生了很多大事,但对普通百姓的生活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京都的百姓自然是不信这些荒唐的传言,但是对于最初的那句话,也就是‘新皇无德,祸及苍生’他们却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

毕竟辽东大旱是事实,将其归咎在新皇失德上也算合理。

没错,就是合理。

人在做,天在看。

帝皇为天子,天子有过,苍天降灾祸于人间,以示惩戒。

这样的观念深入人心。

别说普通百姓了,就连读书人都是如此认为的。

而当这些传言传入皇城,传入延平帝的耳中时,延平帝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一片。

延平帝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而他的野心就是超越承平帝,成为一代圣德明君。

所以登基一年有余,他一直都在尽力的掌控朝堂,按照自己的想法处理朝政,治理国事。

不修庙宇,不近女色,不逞口舌之欲,勤政爱民,不敢松懈半分。

然而结果

世人居然如此诽谤。

一瞬间,延平帝突然有种心灰意冷的感觉。

“陛下!”

御书房中,南盛看着面容惨白的延平帝,忍不住轻声唤道。

延平帝的眼眸微微转动,落在南盛身上,声音低沉且沙哑的说道:“还有何事”

此时他就如同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一般,表面上看似乎平静无波,但实际上内心中正在涌动着无限的怒火。

心灰意冷之后便是无尽的怒火和痛恨。

对流言的痛恨,对那些传播流言的人的痛恨。

南盛被他这样盯着,忍不住有些紧张的咽了咽口水,“陛下,此事定是有人在暗中非议陛下,老奴请陛下下旨,命皇卫司来彻查此事!”

“彻查!”南盛双眸缓缓闭上。

流言蜚语只是流言蜚语,虽然让人感到愤怒,但实际上对他的影响并不多。

民间的流言再多,再离谱,对朝堂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

此事真正麻烦的地方在于那句‘天降灾异,以示警戒,新皇无德,祸及苍生’。

因为文武百官真的会相信这句话。

就如他面前的奏折,已经有不少臣子上谏他修德行,佑苍生。

上谏让他修德岂不就是说他无德

“查!必须要严查,凡是敢妄议君主者,皆为大不敬!”延平帝咬牙切齿的说道。

“老奴遵旨!”

南盛跪地领旨,眼中爆发出一抹精芒。

延平帝重重的呼出一口气,“出去吧,你们都出去!”

“喏!”

南盛领命,房内服侍的太监们纷纷退出书房。很快,书房中寂静了下来。安静的环境让延平帝变得冷静了不少,但他心中的怒意并没有消失,只是不像之前那般激荡。

南盛说的对,此事背后定是有人在搞鬼!

否则民间岂会传出这么多流言

是谁在暗地里搞鬼

延平帝靠在软榻上,微闭着眼眸,陷入沉思之中。

心中思绪万千,可他却找不到半点头绪。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

不可能!

亦或者是他那些兄弟

也不可能!

他的那些兄弟如今都已就藩,而他已经登上了皇位。

他们兄弟之间的皇位之争已经结束了!

那还会是谁

延平帝想不出来!

但是他却对秘武卫越发的不满了。

这么大的事情,秘武卫居然没有提前向他禀报!

“来人!”

门外的太监走进书房,“陛下!”

“传旨!汪中直办事不利,夺职入狱,等候发落!”

“命司礼监随堂太监马荣总督秘武卫办事!”

延平帝沉声说道。

他登基之后一直没有动汪中直,并不是他多看重汪中直,而是他手底下并无太多可用之人。

他之前只是诚王,身边的太监只有十余人,而能用之人也就南盛和王安。

成为储君之后,为了防止承平帝对他不满,他也没有在宫中培养亲信。

登基之后,他才开始在皇城内挑选可用之人。

马荣原本是陈中术的人,陈中术去守皇陵之后,马荣一直都是司礼监的随堂太监。

既然汪中直不能用,那就换个人来执掌秘武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