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先扶贫,再练兵(第2页)

 之前临关堡的重建和难民的安置都是他负责的。

 “发粮!”杨正山喊了一声。

 杨明志和杨明武等人立即招呼众人上前领粮食。

 粮食发完,众人散去,杨正山走进屯堡的官衙。

 说是官衙,其实就是四间土胚房子,后面还有一个小院,以及七八间土胚房屋。

 前面是屯堡官办公的地方,后面就是屯堡官居住的地方。

 “有没有黄册?”杨正山向老李问道。

 “大人随我来!”

 老李说着,就将杨正山领到了一间书房内。

 书房内的摆设很简单,一张书桌,两把椅子,一个书柜,还有一座暖炕。

 老李从书柜中取出两本册子递给杨正山,说道:“大人,这是黄册和鱼鳞册。”

 鱼鳞册重在田,黄册重在户。

 杨正山打开黄册看起来。

 堡内有一百户人家,但人口却只有四百三十二人。

 这显然不符合正常情况,如杨家村有八十多户村民,可人口总数却超过七百人,平均每户有八九口人。

 不过想想这些人经历过逃亡,有亲人遇难或与亲人走散都很正常,杨正山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杨正山快速的将黄册浏览了一遍,又将杨明志和杨明武等人叫了过来。

 “明天伱们将每户的具体情况了解一下,每户有多少人,年龄多大,有没有读过书,习过武,有没有其他特长,比如针线、厨艺、编制等等。”

 “了解的越仔细越好!”

 “喏!”杨明志和杨明武等人齐声应道。

 来到临关堡,杨正山就明白,他要做的不是练兵,而是扶贫。

 本来他以为有周兰给的那十车粮食就足够了,可现在看来他之前想的太简单。

 周兰给他的一群难民,不是一群招募来的兵丁。

 招募来的兵丁,虽然或许是一群乌合之众,但最少也是一群合格的青壮。

 而难民就是难民,对于难民来说,优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让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吃饱穿暖。

 这个吃饱穿暖不只是要给他们足够的粮食和衣物,还要给他们找到一门可以维持下去的生计。

 让他们拥有可以安稳生活下去的基础,让他们不需再为家人的吃穿担忧,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