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6章 柔则二十一(第2页)
“宜妃过誉了。身为国母,本宫自然美艳无双。难道宜妃以为本宫只有好颜色吗?”
柔则话音刚落,宜妃脸上的笑容瞬间挂不住了,只得尴尬的笑了笑。
站在一旁的小赫舍里氏——先皇后赫舍里氏的族妹,便仿佛不经意地接口,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意味深长的笑意,声音不大,却足以让殿内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皇后娘娘的风采,自然是与众不同的。” 她故意顿了顿,眼波流转,带着几分追忆和感慨,
“说起来,臣妾前些日子整理旧物,还看到先皇后留下的一幅画像。
唉,如今见了新后娘娘,才更觉这世间造化,当真是各有千秋。
论气度风华,娘娘自然是更胜一筹,比之先皇后怕是要美出百倍不止呢。”
此言一出,殿内空气仿佛瞬间凝滞了几分!
小赫舍里氏这话,表面是极致的赞美新后,实则是极其阴险的挑拨和暗讽!
她故意提起“先皇后”,拿柔则与之比较,还刻意强调柔则“美出百倍”,这简直是将柔则架在火上烤!
先皇后赫舍里氏乃康熙元后,地位尊崇,且为太子生母。
小赫舍里氏此举,一是暗指柔则德容未必能及元后,只靠容貌上位;二是提醒众人太子胤礽的存在以及柔则这个“继后”的微妙身份;三更是企图在新后心中种下对先皇后不敬的种子,或在太子及赫舍里氏家族心中埋下仇恨的引线。
柔则眼底瞬间掠过一丝冰冷的寒芒,如同淬了毒的银针。
她看向小赫舍里氏的眼神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轻蔑与不屑,仿佛在看一只嗡嗡作响、徒劳挣扎的蝼蚁。
呵,不过是想借着先皇后的名头,行那“无能狂怒”之举罢了。
她正要开口,却有人比她更快。
只见一直沉默温婉、气质沉静的德妃乌雅氏,不动声色地上前半步,脸上带着平和得体的微笑,声音温润如玉,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分量,巧妙地接过了话头:
“赫舍里妹妹此言差矣。” 德妃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她看向小赫舍里氏,眼神温和却隐含锐利,
“先皇后仁孝温良,辅佐圣躬,母仪天下,乃我大清之贤后典范,其德其行,光照千秋,岂是能以容貌这等皮相轻易论之、妄加比较的?”
德妃这番话,首先旗帜鲜明地反驳了小赫舍里氏“比较”的荒谬性,点明先皇后的功绩在“德”而非“色”。接着,她话锋一转,目光诚挚地投向高座上的柔则:
“至于咱们的新皇后娘娘,” 德妃的语气充满了真诚的敬服,
“臣妾观娘娘气度雍容,举止端方,心怀社稷,待下宽和,更兼福泽深厚,得上天眷顾,方得此凤命。
此乃我大清之福,后宫之幸。娘娘之美,在于其光华内蕴,在于其母仪天下的气魄,岂止是那浮于表面的‘百倍’所能形容?
这‘美’字,用在娘娘身上,早已超越了凡俗之见,是真正的‘国色天姿’,乃承天景命之相!”
德妃的维护来得及时而有力!她不仅彻底否定了小赫舍里氏肤浅的容貌比较论,更将柔则的“美”升华到了“国色天姿”、“承天景命”的高度,将其与皇后的天命、德行、气度完美融合,既全了先皇后的体面,又大大抬高了新后的地位,更狠狠回击了小赫舍里氏的挑唆。
她句句不提“比”,却句句都在说明新后无需与任何人比,她就是独一无二的国母。
柔则看着德妃,眼底深处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暖意和了然。
她知道,德妃此举,除了维护后宫体统,恐怕也与她的胤禛不无关系。
这无声的支持,让她心中更添一分底气。
柔则脸上的笑容终于真切了几分,她对着德妃微微颔首,以示嘉许,随即目光再次扫过众人,尤其是脸色有些僵硬的小赫舍里氏,声音恢复了那份掌控一切的从容与威仪:
“德妃所言甚是。先皇后贤德,本宫素来敬重。至于本宫,”
她顿了顿,凤眸微挑,带着一种俯瞰众生的傲然,
“既承天命,入主中宫,自当克承先皇后之遗德,辅佐皇上,抚育诸子,统御六宫,为我大清绵延福祉。
诸位姐妹,也当时刻谨记宫规祖训,以德修身,以和为贵,方不负皇恩浩荡。”
“臣妾遵旨。”
德妃带头行了一礼,众人只得低下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