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5 章 《生万物》宁苏苏二十四
二十多个扛木仓的汉子瞬间没了气焰,握着枪的手都在抖,你看我我看你,没人敢先动。
费文典握着木仓的手没松,眼神扫过那群人,声音冷得像深秋的风:
“不想死的,就把枪留下,滚出天牛庙村。再敢回来帮鬼子做事,封腻味就是你们的下场。”
那群人哪还敢多话,纷纷把枪扔在地上,撒腿就往村口跑,连头都不敢回。
村民们从门后走出来,看着土台上的尸体,又看看费文典,脸上满是又惊又怕的神色。
宁学祥走到费文典身边,压低声音问:
“文典,杀了封腻味,鬼子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他们要是来寻仇,咱这村子可经不起折腾啊。”
费文典收起枪,转头看向围观的村民,清了清嗓子:
“老少爷们,封腻味是鬼子的狗,今天不杀他,明天他就会带着鬼子来抢粮抓人。
现在他死了,鬼子迟早会来,咱得提前做准备。”
他顿了顿,继续说:
“我和大脚商量过了,宁家和费家的粮食,全部分给大伙。
有地窖的,把粮食藏严实了,别让鬼子找到;没地窖的,今晚就敞开了吃,蒸馒头、熬米粥,怎么实在怎么来。就算是把粮食烧了,也不能给鬼子留一粒!”
村民们听了,都愣住了。
宁家和费家是村里的大户,粮食加起来能顶半个村子的存粮,就这么分了?
有人忍不住问:“文典,这粮食是你们两家的家底,真要分了?”
“不分不行啊!”封大脚往前站了一步,嗓门洪亮,
“鬼子来了,见粮就抢,见人就抓。咱把粮食分了藏起来,至少能让大伙多撑几天,也不让鬼子得逞。”
苏苏抱着孩子走过来,帮腔道:
“大伙别犹豫了,现在就去宁家和费家分粮。
男人们搭把手搬粮,女人们回家收拾地窖,抓紧时间,别等天黑了误事。”
村民们这才反应过来,纷纷点头。
男人们跟着费文典和封大脚往宁家、费家去,女人们则急急忙忙往家跑,收拾地窖的收拾地窖,烧火的烧火。
一时间,天牛庙村没了刚才的恐慌,反倒多了股齐心协力的劲儿。
宁家的粮仓打开时,满仓的小麦散着麦香;费家的地窖里,玉米、红薯堆得像小山。
男人们用布袋装着粮食,一趟趟往自家运,遇到没地窖的人家,还主动帮着把粮食搬到有地窖的邻居家寄存。
女人们则在自家院子里支起大锅,淘洗小麦、蒸起馒头,袅袅炊烟从各家屋顶升起,飘在村子上空,竟有了几分平日里的烟火气。!??看.:@书|{a君o d*更$ˉ新§?t最{t全?&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摆着桌子,馒头、红薯、米粥摆了满满一桌。
孩子们捧着馒头大口吃着,大人们却没多少胃口,心里都惦记着鬼子来的事。
费文典和封大脚、宁学祥坐在宁家院子里,借着煤油灯的光商量对策。
“鬼子要是来,肯定会带不少人,咱村里就文典有一把枪,怕是挡不住啊。”宁学祥皱着眉,手里的旱烟袋半天没点着。
封大脚攥着拳头:“挡不住也得挡!大不了跟他们拼了,总不能眼睁睁看着粮食被抢,家人被抓。”
费文典沉默了片刻,说:
“只能先做最坏的打算。明天一早,男人们在村口挖陷阱,女人们把家里的镰刀、锄头都找出来,实在不行,就跟鬼子拼了。”
——翌日
铜锣声在村口炸开时,天牛庙村的空气瞬间凝住。
刚藏好最后一袋玉米的村民们攥着衣角往门后缩,透过门缝看见一队鬼子端着枪列成两队,中间几个汉奸敲着锣,把尘土扬得老高。
领头的鬼子穿着笔挺的黄军装,军靴踩在碎石路上“咔嗒”响,居然操着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声音像淬了冰:
“乡亲们,都出来吧!只要把粮食交出来,我保证,不碰你们一根手指头。”
没人应声,只有风吹着村口的老槐树沙沙响。
那鬼子眯起眼,手按在腰间的军刀上,语气骤然变冷:
“要是不从,可就别怪我不客气了——我知道封腻味死在这儿,也知道你们藏了粮食。现在主动交出来,还能留条活路。”
村民们还是没动,首到鬼子的枪托砸在宁家的木门上,“哐当”一声震得人耳朵疼,才有人哆哆嗦嗦地打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