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平阳赋东辰缘修

第1092章 谁在推波助澜(第2页)

    话音刚落,

    靠着窗户边的几个商家模样的人,便议论开来,为首的胖子,使劲的摇着扇子,用衣袖抹了额头上汗水,说道;

    “三司会审,也只有上一次审问宁国府的时候才有,这阵仗可不小,也不知江南那边,啥案子那么大,”

    “依我看啊,就是分赃不均,江南那地,随便流出一滴,都是富得流油,有人拿得多,惹了朝廷动怒,”

    旁边一位有些瘦弱的商人,抿嘴一笑,当官不拿银子,怎么可能。

    但二人对话,却被邻桌一个穿着粗布短打的汉子接口道;

    “错了,不是拿得少,是贪上大事,江南毁堤淹田,还有江北玉矿案子,早通报朝廷了.”

    陈墨羽见众人兴致高涨,手中惊木堂又是一拍,

    “列位莫要着急,更蹊跷的还在后头,你知道这堂上会审如何,整个朝堂上,几位王爷全都在,诸位大人竟然争的面红耳赤,尤其是有一位知县县令,竟然亲自状告上官,和宋大人当庭对峙,最后,竟然只审不判,这中间门道,可就深了,”

    “不会吧,只审不判,这算哪门子道理,”

    一位书生打扮的学子,义愤填膺,脸色涨红,起身道;

    “学生曾读过史书,古往今来,哪有审案不判的道理,这其中,莫不是有见不得的勾当,老爷子,您说是江南什么案子,才能这样?”

    “说得对,老爷子,说了半天,你也没提什么案子呢。”

    此言一出,酒楼内就像是炸了锅一般,众人纷纷猜测,有消息灵通的,则是闭口不言,神情忌讳,

    陈墨羽点点头,抱拳对着四周人施了一礼,道;

    “这案子,就是前些日子,江南六百里加急,金陵城毁堤淹田大案,还有江北五个县前朝玉矿启封案子,两案并审,此事就是金陵淳阳县知县,也就是此次恩科,含元殿的秀才徐长文揭露的,只身状告上官,何其悲壮,但牵扯江南织造局和内务府,负责此事的司设监掌印,杨公公,回京的路上,疯了!”

    “什么!”

    二楼上,

    一声轻呼,白水月猛然就把目光看向下面,这位说书先生,知道说话胆子大,没想到胆子这么大,朝廷上的事,也敢议论,

    “东家,要不要下去,把此人赶走,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知道这些事的,”

    右护法应先才,刚从外面回来,还未落座,听到下面那位说书的,竟然敢议论此事,脸色一紧,衙门里的事,还没完,就传了出来,若是被皇城司的人盯上,就麻烦了,

    “不着急,刚刚有酒楼的伙计,到了他身边,送了东西,本座派人去问话,应该有些消息,倒是刑部衙门那边,派人去探探消息,看看是不是真的,一个小小县令,怕不是把天给捅破了。”

    别人听不出来,她堂堂白莲教的教主,如何听不出来,案子再大,不牵扯宫里,就是小事,可织造局和内务府牵扯进来,那就不是小事了,也不知这来面,可不可以动一下手脚,

    “东家,此事早有咱们的人探明了,事是真的,而且比他说的还要激烈,听说在堂上,那位徐知县,算是以性命相搏,怒斥主审刑部尚书宋振,而且几位王爷和洛云侯针锋相对,另有司礼监的人,也去了,外面,也不知谁在谣传,风声已经传遍京城,事关江南六百里加急,可惜,当时候咱们在西河郡动弹不得。”

    右护法应先才真的心疼一下,若是早知道如此,拿下汝南的时候,或许调兵入江南,也能搅乱他一个天翻地覆,

    说到这,白水月眼神也显得有些阴郁,江南水灾来临,就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可运河水道,被东平王封锁,过不去啊,

    “就是想到了,咱们也过不去,东王府的兵马,可都在苏州唐郡一线,运河上还有卫军楼船,鸟都飞不过去,这些不要考虑了,时机已过,再看前头,这案子,既然有人在背后吹风,那就不是咱们这一个地方,说就说了,”

    白水月捏了一个云糕送入口中,还是那个味,

    “东家,说不怕说,但是三日后,乃是那位老贼生辰,说是要普天同庆,您看此事,该如何商量?”

    应先才嘴角闪过一丝狞笑,那位老不死的太上皇,终于闹出动静了,白水月眼神厉色一闪,笑了笑,

    “哎呀,既然那位还活着,这过得寿宴那么大,怎么也要备上一些薄礼,再者说,太平教全部心血付之东流后,不也得表示表示,若是咱们所料不错的话,那位楚教主,应该是会来京城的,想办法,会一会他们。”

    现如今,各地有路子的官员,已经陆续回京,京城里面若是不好下手,京城外面,地方大了去的,

    “东家放心,南城那边,太平教大体位置,已经锁定,回头,我亲自过去一趟,就不知道东家,这个贺礼怎么送?”

    京城现在,

    兵马司的人,还有顺天府加上皇城司的人马,日夜巡逻,风声太紧,若是想行动大一些,需要人手可不少,自然动静也不会少,所以,真要有行动,是要好好谋划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