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3章 诸王闻声而动(第2页)
所以,若想扳回颜面,就要做的更加庞大,好在跟着回京城的人也不少,吴王咽下唾液,沉吟道;
“二哥,您的意思是,.咱们也提前献礼,可我等现在是在鸿胪寺,仓促过去,每人更显的单薄,更别说北静王水溶,和东平王穆莳这人,或许先后脚已经去了,”
“是啊,二哥,明日里还有诸王献礼的环节,若是依着咱们今日这般,明日这个环节又当如何,朝廷的脸面何在。”
宋王周建生也有些为难,许多事都要遵循礼制,明日更是寿宴第一天,这些事若是提前了,就怕宫里安排,再次变动。
“准备不及,也要准备,既然宫里面能收下他们的,就能收下咱们的,收一个也是收,收两个也是收,就算是明日的事,那就让宫里自己去想。”
“这,也算是好主意,”
汉王终归是开口赞同,想想他们这一行人精心准备的,未必比不过“四王”。
“既如此,立刻让人准备车驾,半个时辰内,我等五王一起,必须赶到午门。”
只要他们人到了,声势浩大,定然会压下其余诸王的风头,可陈王周启武有些迟疑不定,
“可是二哥,咱们这么着急赶去,会不会显得太过刻意,万一陛下和太上皇觉得,咱们跟风效仿,反倒是不美”
有句老话说得好,第一者为雄,次之为耀,再者沦为平常,比拼进献贺表,一步落下反而不美,
“你说的不无道理,但现在,你我不是没得选,刻意总比落于人后要强,或者说,先一步比剩余二王前去,也能夺下一丝恩宠,再者.”
郑王周昌的语气斩钉截铁,
“太上皇最恨的就是宗室子弟尸位裹素,西王宫家和南王郎家,都有能打破礼制表功,咱们为何不能?去总比不去要强。”
眼看着郑王所言有理,其余众人纷纷点头,就连一向软弱的吴王,也没了心中顾忌,
“二哥所言有理,咱们不光要送这些稀罕物,还要多送银子,都说太上皇修道消耗甚大,花钱如流水,我等应该表示孝心,还有贺表措辞,让幕僚立刻重写,少一些虚假客套话,多一些问候。”
“是,”
就在殿内众人集思广益的时候,又有郑王府长史走了进来,禀告;
“王爷,刚从午门得来消息,长乐宫总管亲自去见了两位世子,还带来太后和老太妃的赏赐,并且通政司那边,已经抄录了礼单,送入了养心殿,想来陛下已经看过礼单了。”
“好,送的正好。”
郑王眼里闪过一丝亮光,道了一声“好”字。
“诸位,既然礼单送入了养心殿,那就说明皇上也关注献礼的事,咱们现在赶去,恰逢其时,来人啊,准备车架,去午门。”
“是,王爷。”
屋内伺候的人,全部应声,下山去准备了,整个大殿,也都忙碌起来,尤其是山下,各个王府的别院,已经开始纷纷卸货,重新装填,一刻钟之后,鸿胪寺外,已经起了长长车队,为首的就是郑王仪仗,十六名亮银甲的侍卫执旗帜,簇拥一个八抬大轿,帘子上绣着郑王府麒麟云纹,紧随其后就是剩余几位王爷车队,后面则跟着一个个车架,车架上放着沉甸甸的箱子,极为显眼。
就这样,整个车队,浩浩荡荡从鸿胪寺出发,直奔着午门而去,沿途百姓纷纷驻足观望,议论纷纷,
“这不是鸿胪寺几位王爷的王驾吗?”
“是啊,这带着东西,也不知道去哪里。”
“嘿,你们几个,怎么这般孤陋寡闻啊,皇城那边,正有王爷进献贺表呢,想来寿宴所弄。”
有消息灵通的,早就忍耐不住,在那洋洋自得告知,引得周围的百姓纷纷聚拢。
就这样,
车队越是靠近午门,气氛越显得凝重,尤其是路过中央市坊北街口的的时候,沿途几乎没有百姓,尽是静悄悄一片,郑王早就眯着眼,察觉不对劲,问道;
“范先生,此地为何如此安静。”
轿子外面,
早有一位老者装扮奴才,坐在车架前,听到王爷问话,眼神一扫,就瞧见沿街商铺里面的兵甲散落各处,心下顿时明白,
“王爷,都是各部兵马在铺子里避暑,无甚大碍,就连禁军各部人马,也都在午门北街休整,看样子,宫里面,是起风了。”
范文海微微一笑,这些日子,替王爷在朝臣当中奔波,收获可不小,尤其是吴家,出了大力,今日趁着吴家送来通政司的礼单,这才跟着回来了呢。
“是啊,风是起了,可惜,风太小,不禁吹,先生,若是此番来京城,一点机会都没有,又当如何?”
郑王心中多有不安,一个是京城变化太大,京营各部兵马战力依旧,另一个就是四王八公的态度,变数太多,几乎是毫无胜算。
“王爷,有所求,就有所得,天意如此,那只有回去从长计议,若是有所得,多少也是回去助力,天下变数已动,太平教和白莲教贼子主力尚未剿灭,一切都是悬而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