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平阳赋东辰缘修

第1114章 殿下明日献礼

夕阳西沉,

余辉洒下的彩霞,已经笼罩整个京城,把天上祥云,映衬着万千光彩,将朱红色宫墙染成琉璃般夺目,天上的云彩,宛如祥瑞一般,挂在天际,整个京城百姓纷纷议论,

就连午门前通政司参议周显之捧着鎏金的托盘,脚步匆匆的穿过汉白玉丹陛,靴底踏在石台上发出清响,身后尚有两位同僚紧随其后,三人官袍上的孔雀补子,在霞光中泛着丝碎光泽,托盘里,则是堆着火红的礼单。

到了养心殿,

就奔着御书房而去,到了门外,就被内侍太监拦住,

“周大人稍等,陛下正在批阅奏折。”

拦下人之后,管事太监才敢在门外,轻轻叩了叩朱漆门框,殿内随即传来老祖宗的声音;

“进来吧。”

周显之深吸一口气,一脸感激神色,小心捧着托盘,推门而入,着眼就看到大殿下正临窗而立,月白色常服上,绣着山川社稷,暗纹流彩,腰间的玉带松松系着,侧脸的轮廓,在夕阳的余晖中,柔和了几分,

再往里看去,老祖宗戴权一身大红色官袍,此刻正盯着自己,问道;

“可是几位王爷的礼单到了?”

“回陛下,回戴总管。”

周显之快步走到殿中央,躬身行礼跪拜,临带着两位同僚侧后,举起手中托盘;

“启禀陛下,郑王,汉王,宋王,陈文,吴王,五位王爷递上牌子,进献贺表,说是感念圣上恩德,为太上皇进献贺礼,此刻夕阳正好,彩霞漫天,京中百姓纷纷议论,此乃祥瑞之兆。”

话音刚落,戴权就缓步走了过来,接过托盘,把盘中折子还有贺表,端至御案上,武皇点下头,指尖轻点礼单上的朱印,目光落在“郑王”二字的时候,微微停顿,拿起最上面一张洒金礼单,声音平缓无波;

“原来是郑王先来的,他一向规矩,没想到今个破例了,礼单上是送些什么?”

“回陛下,西王府送的都是西域诸国珍宝,还有夜明珠一对,说是能照透三尺水声,南王府则是送的珊瑚美玉,还有云锦百匹,并且还有一副江山万里图。”

周显之流利的回话,眼角余光瞥见戴权在给小太监使眼色,殿角的铜炉里,立刻被填进去新的檀香。

而后走到近前,又把其余几位王爷进献的折子,端过去,放在御案上,这样一来,除了北静王水溶,还有东平王穆莳二人尚未前来,也只有三位殿下,并无所动,但见晋王饶有兴趣的驻足观望,轻笑一声;

“陛下,几位王爷倒是心齐,都选在今日这个好时辰,只是明日百官朝贺,原定诸位王爷献礼的环节可就空出来了,奴才刚才查了查黄历,明日清晨就是吉时,总不能让丹陛空着。”

尤其是那些各国使节,全都会来此进献贺礼,这样一来,没有诸位王爷领头,那些勋贵世家,怕是稳不住局面。

却不知武皇并不在意这些,手摸着诸王进献的礼单,提笔在奏折上批复,

“他们提前献礼,忠心可嘉,未必是坏事,”

想到自己三位皇儿,尚未进献,不如明日里,就让他们三人领头,让几位国公府配合,完成献礼,这念头一出,瞬间勾起嘴角笑意。

“西王宫泽,镇守边关多年,劳苦功高,恰逢西域动乱,尚无机会回京,下一道圣旨,勉励其功劳。”

“陛下圣明。”

戴权轻轻躬身一拜,靠到近前,压低声音;

“奴才得到消息,几位王爷回京以后,联系不少朝臣,如今江南案子查的紧,又在这节骨眼上送礼”

“知道了。”

武皇打断他的话,将朱笔搁在笔架上,望着笔架,就想起了那一人,淳阳知县徐长文,

“明日献礼环节,让晋王,魏王,楚王领头,并且让镇国公,荣国府,他们配合,把献礼一事做的漂亮一些,想来八位国公府后人,能以此殊荣,另外!”

抬起头看向通政司几人,吩咐道;

“明日献礼,就由你来具体操办,大声宣告,戴权,拟旨口谕,就说诸位王爷提前贺礼,特允许国公府辅佐三位王爷献礼,交代清楚。”

“是,陛下,”

“谢陛下隆恩。”

周显之连忙应下,内心欢喜,没想到天大的喜事,竟然被他给捡着了,身后二人更是露出羡慕神情,正欲告退,却被戴权给叫住,

“还有件事劳烦周大人,既然明日献礼,乃是周大人负责,这传旨意的事,也由周大人代之,尤其是荣国府史老太君那边,礼制该变的要变动,让他们府里明白,也早做些准备,别耽误时辰,其余各家,由小明子安排人通传。”

“是,戴总管,”

周显之又是躬身一拜,这才领着人退了出去,人一走,晋王就按耐不住,

“父皇,不是还有北静王和东平王二人未来献礼,明日怎可让我等三人领头,”

这么大的日子,他们三人又是头一回,未免心中忐忑不安,总觉得有些顾虑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