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平阳赋东辰缘修

第1117章 此乃学生心愿(第2页)

那时只当是新科意气,如今才知,这竟是要用性命去践行的诺言。

梆子敲到四更时,徐东这才孤身出了府邸,夜风打在脸上生疼,

“回去吧,”

徐东站在巷口,回头望了眼那盏在风雪中摇曳的油灯,

“好,明日早朝,回见。”

徐长文没动,只是望着徐东的背影,深深一拜,刺破了沉沉夜色。

突然,徐东回身,想起宣纸上所写:

““臣不胜战栗恐惧之至,伏惟陛下垂听。”这哪里是恐惧,分明是赴死的决心。

“长文!”

徐东忍不住回首喊出声。

徐长文停下脚步,却没回头,静静关上府门,隔绝二人视线,恍若两个世间。

或许明日,天下谁人不识君!

“咚,咚,咚!”

“呜呜!呜呜!呜呜!”

京城上空,号角声齐鸣,紧接着是禁军各部兵马的脚步声,连同兵马司和京营士卒,全身盔甲,蜂拥到各处宫门外列队。

只有北街口,兵马司的人先一步到来,占了昨天的位子,遥看午门前,禁军左右卫,全部列阵东侧,而西侧,则是保宁侯父子二人携带一万禁军精锐。

时值盛夏,乾清宫内却凉意侵人,金丝楠木梁祝巍峨耸立,梁祝之间,悬挂着九盏龙灯,灯上麦穗垂落如流苏,随着穿堂微风,轻轻摇曳。

柱子下面,都有一个水槽,里面已经摆满了冰窖的碎冰,殿中央,则是铺上了地毯,暗纹流转一个寿字,御座之侧,更是加上一个龙榻,以九龙屏风紫檀木精雕而成,龙鳞栩栩如生,前殿中央,竟也挂上一个匾额,写着“万寿无疆,”四个纂字,

殿外天光正好,宫里伺候的太监,宫女,来往穿梭,脚步轻缓却井然有序,四周禁军和皇城司的兵马已经换过值守。

随着汉白玉石台阶上铜鹤香炉里的青烟,冉冉升起,早来的文武百官,已经稀稀落落走了进来,在乾清宫丹陛前,红紫相间的补子,越来越多。

好似是清风徐来,最先赶到的就是郑王几人,此刻捻着胡须,正与几位宗室攀谈,一身崭新龙蟒袍服,眼底却四下张望,

“听说昨日,午门前来了不少禁军,那洛云侯都敢引兵前来,是何道理。”

看似无心之言,却在此刻露出话语,让围坐在身边的不少朝臣,脚下顿足,

“是啊,昨日诸王献礼递上贺表,就寻见洛云侯带着边军,在北街肆无忌惮,叨扰百姓营生,可见是跋扈到了如此地步。”

宋王周建生挑着眉,手中白玉扳指转了两圈,不落于后。

这样一问,

宗室里面的几人,忽然踌躇片刻,说不出话来,尤其是几位后辈,更是低下头不敢言语,这里面的事,岂是他们敢参与的,也不知是不是时机恰好,就在汉王等人准备接话的时候,忠顺亲王带着几个文臣勋贵,挺着肚子就走了过来,哈哈一笑,

“哎呀,原来是几位王兄啊,怎么,看着几位王兄脸色,有些不好,难道是昨夜搂着娘们,乐上一宿累着了,”

也不知是不是故意如此,本就是嗓门极大的忠顺王周世安,毫无顾忌,就差指着几人面目上大喊了,

顷刻间,

几位王爷脸色由红转青,汉王丝毫没有客气,怼了回去,

“这不是世安贤弟,怎么,见到几位哥哥,就这般礼数的,目无尊卑,妄自在此喧哗,本王看,你这才叫没有礼数。”

“三哥说得好,也就是有些人,占着一丝便宜,到处狐假虎威,其实内里不过是银枪蜡头,”

一向沉稳的陈王周启武,也随之附和,这样一来,吓得几位宗室,赶紧抱拳离去,走的之快,就怕引火烧身。

眼看着几人丝毫不退让,忠顺亲王冷笑一声,心中暗道,就这几人,还想谋夺大位,简直痴心妄想。

“五哥,若是说二哥他们来,还有些念想,人家要兵有兵,要银子有银子,要粮草有粮草,可是五哥在汉中郡,地处西北,物产不丰,啥都没有,您跟着他们几个,能有啥好,还不如好好待着,何必趟这个浑水,为别人做嫁衣,啧啧。”

也不知周世安是吃错了什么药,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堂而皇之说出宗室里面龌龊之事,令许多文武百官,纷纷后撤,

“你,你,放肆。”

陈王周启武脸色一变,恼羞成怒怒喝道。

就连性子有些软弱的吴王周德笙,都开口训斥,

“周世安,当今太上皇寿宴,你怎敢在此胡言乱语,我等忠心朝廷,岂是你能议论的,”

“嘿,这倒是奇怪了,本王可没见到京南乱的时候,几位王兄给朝廷送银子呢,罢了,多说无益,想什么,自己心里清楚,走,咱们前排站着。”

周世安可不管这些,摸了摸肚子,带着几人就站在了最前排,留下几位王爷,脸色阴沉,

文武百官,纷纷低头语,刚刚随意热闹的谈论,早就不见了声音。

午门外,

众多百官到来,熙熙攘攘,相互行礼,此刻,张瑾瑜在崇文门外,骑在马上正吃着早膳,起的不早,赶路着急,就在街上买了零嘴,吃上几口,等拿出水囊,灌了几口下去,这才舒畅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