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孙策的应对(第2页)
这种显而易见的问题并不难琢磨,更别说,周瑜、鲁肃这样的战略大师,他们的书信几乎是前后脚各到达建邺,到孙策的案牍上。内容也大致一样,都是让孙策沿着长江天险和秣陵港一带布防,谨防刘备的水师,横江南下,直逼建邺!
孙策本来也挺傲气的:“区区刘备,何惧之有?更何况刘备举国上下无一人擅长水战,更无水军大将,他们要来打水战,岂不是送到嘴里了?管他三万五万,我都可以破之!然后再反攻过去,一举拿下他的广陵!”
孙策本身就是一位战将型诸侯,自己有实力,加上这两年的飞速扩展,从江南六郡,到淮南袁术,再到荆州江夏,所到之处,可以说是根本无一合之敌,所以他也是自信满满,觉得完全可以正面击退刘备。
只不过,周瑜也已经料想到孙策可能会自大,所以,在信中一并详细地对孙策进行劝说:“刘备刚继承汉室大统,与内深得民心,与外广召贤才;有赵普出谋划策,又有关张骁勇善战。加之汉军此时锋芒正盛,定会三军用命。”
“而我们得国不正,落入口舌,加之吴国刚立,朝廷内外未齐、各地不稳。正是如此,遂不可正面迎战。只需依据长江天险,背都城而防守,定能瓦解汉军士气、挫败汉军!”
其实周瑜说得很正确,毕竟在这个时间节点、在这片土地上,国祚传承了四百年的大汉,才是真正的正牌政权。百姓们在汉朝的统治下生活了四百年,很多人认定的还是‘汉’字!
其他的什么仲、魏、赵、包括不可一世的蜀国在内的其他国家都是‘乱臣贼子’,都是自立的。说好听点是自立,说难听点,就是造反!
更别说他孙策‘逼汉帝禅让’所建立的吴国了,简直是‘贼子中的贼子’,天下除了吴地百姓,甚至可能包括吴地的部分百姓,可都是没少骂他们呢……扬州,丹阳郡,吴国都城,建邺(原秣陵县)。
“启禀陛下,刘备派遣大将关羽,亲率数万水军,已经从海陵港出发,向着我们秣陵港进发。预计五日后,就会和我军布置的防线接战。”
坐在皇位上的孙策,在听完使者的报告后,再一次站了起来:“好啊,刘备竟然真的敢来,看朕亲自出马,杀了这个关羽,折刘备一臂膀再说!”没错,孙策是再一次站起来,想要亲自领兵出战。
因为,在数天前,刘备刚有动作时,孙策就想亲自前往水军前线,和汉军厮杀。毕竟,孙策和其他几位皇帝也不太相同,要说刘备、曹操、袁绍可以算得上是经常亲自领兵作战的皇帝,那么孙策就比他们更甚,孙策是经常亲自冲阵厮杀的猛将型皇帝!
严格意义上来说,孙策现在的基业,一多半都是孙策一马当先打下来的!这当了皇帝后,反而束缚了他,都不能亲自上阵了。第一次孙策提出想要亲自上阵时,就被麾下的张昭、张肱等人劝谏,说什么,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不让孙策上阵。
由于当时,刘备还没有具体出兵,所以,孙策也只能作罢。可此时,关羽已经兵发海陵港,这可是正式的战斗要打响了。孙策自然坐不住,再一次站了起来,想要亲自出征。
当然,没有意外,在孙策刚说完这句话后,东吴丞相张昭、尚书令张肱、顾雍等大臣、包括孙策的亲叔叔太尉孙静,都一起站出来劝谏孙策。还是那几句话:“你现在都是皇帝了,不能再每次以身犯险,若你有个意外,有伤国祚”等等。
没办法,孙策只能无奈地坐下。然后再次张口问道:“程将军、黄将军的防线可已经布置好?”
“回陛下,黄将军已经在秣陵港外,水流湍急之处,沿江设下数十里的防御,并且派遣孙河将军、蒋钦将军率五千精锐水师战船,在要害处御敌,此乃第一道防线。而黄将军自己也率领五千精锐水师,囤兵在秣陵港,作为第二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