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原来是元芳(第2页)

工部尚书王商和礼部尚书董和,这二位都是益州本土的大臣,也是曾效忠刘焉、刘璋父子,然后投降归顺张鲁。作为本土官吏的代表,张富自然也要走上一圈。

王商所在的王家,本来在成都的势力是比较大的,再加上王商这几年一直担任高官,王家也是愈来愈得势,俨然有一种成为成都的第二大家族势力了。第一大家族是吴家,别看吴家不是益州本土人,但人家命好,吴懿是兵部尚书,吴班手握兵权镇守一方,吴苋更是成为了太子妃,这种势力确实更大!

张富跟王商不是太熟,也就是走了个过场,并没有在他家里久留。而在董和家里时,张富看到了一位让他眼睛放光的‘小伙子’!

这名‘小伙子’就是董和的长子——董允!别看董允现在年纪尚小,但他的未来可是不可限量。身为季汉最后的一名‘贤相’,可是和诸葛亮、蒋琬、费祎并称为‘季汉四相’呢,也是诸葛亮的《出师表》中亲自点名夸奖的人才!

刘禅也是非常听从相父的话,重用董允直到董允去世,也是在董允去世后,诸葛亮留给刘禅的攻略也用完了,然后朝中再无人可以担大任约束刘禅了。刘禅也开始逐渐放飞自我,宠信黄皓了……

(季汉在诸葛亮死后,并没有丞相一职,所以‘贤相’,‘季汉四相’等称呼加了引号~)

不过,如今的董允才不过四五岁,才刚刚开始学习读书写字。显然,想等他成才那天,至少也还要十几年之后了。

依照张富现在麾下的人才储备,大概率是用不到董允了,但是他想把董允培养成才,留给自己的儿子,毕竟自己的儿子可是没开挂,张富还是需要为其铺铺路……张富也不再纠结这个问题了,对着狄仁杰继续夸赞道:“狄大人啊,自从你回成都担任刑部尚书之后,这成都的大小案子,可是没有再错判过了,城中百姓提起你,无人不称赞啊!”

狄仁杰连忙谦虚道:“多谢太子夸赞,这是臣的本职工作,臣确实应当做好,怎敢以此去博得美誉啊!”张富继续说:“哎,应该的,应该的。狄大人你是不知道,在你任职的一年多,可是让蜀地作奸犯科之人都少了许多,我可真该多谢谢狄大人啊!”

狄仁杰笑着对太子道:“太子啊,真说起来,臣还要多感谢你呢。”说到这里,狄仁杰的声音放低了不少,然后悄悄俯身到张富耳边,悄然说道:

“我的外甥李元芳,可是在您的帮助下,成功在锦衣卫当上了个副统领,光是此恩,臣都已经没齿难忘了。更别说太子对臣是一路提拔,臣可是肝脑涂地,报之不尽啊!”

额,李元芳!张富心里很不好意思,他都快忘记这个名字了,要不是狄仁杰提起来,他都想不起来。当时是在宫中,见过李元芳一眼,查询了数值,知道他是一个不错的巷战高手,也是召唤狄仁杰时,附带出来的。/apk/

张富当时也是顺口提了一句,让李元芳跟着到锦衣卫中办事吧,也不至于浪费才能。后续燕青就收了他,并且给他派到雍州,负责那一片的锦衣卫各项差事。再然后,张富一直在南方忙碌,其实都忘了这个人的存在。

可现在听狄仁杰说,李元芳都已经变成锦衣卫副统领了,张富确实吃了一惊,但他也很快就猜出来,估计是燕青安排的,毕竟燕小乙可是聪明得紧,太子叮嘱照顾的人,他肯定会多多上心的。

张富也突然明白了,狄仁杰很可能是因为回成都任职,平步青云,加上自己家里的后辈也被太子赏识,种种机缘巧合之下,好感度就满值了。

张富现在可是毫不害臊,一脸‘这种小事,不足挂齿’的表情,扶起狄仁杰:“狄大人快快请起,我常常听小乙提起李元芳,说他武艺高强,胆大心细,这样的人才锦衣卫自然是不会怠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