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7章 开课(第2页)

到第三天,才开始正式教学。当然,学宫负责人也已经将这批学子给分了好几拨,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分了个班。不过这个时候的分班并不是按照年龄大小分的,而是根据个人的学识程度分的。

简单来说,就是根据个人学识程度直接分个三六九等几拨人,每一拨人有不同的授课方法,学习的课程当然也不尽相同。

就比如最高等的学宫,这里的学子们相对都是小康家庭的孩子,年少时也都是读过书的,可能已经将《论语》都通读一遍了,这些人来学宫只是想更进一步,更好参加科举而已,并不是要从头学习。

所以,这些人就要分到高等班级里,由黄承彦、庞德公等名士们亲自传教更深层次的内容,也就是治国之道,仁义之道。

次一等的班级内,这些孩子大都只是识字、会写字,也可能读过一两本书籍,但都不多,加上一大部分人的年纪较小,所以可能需要教导的东西多一点,可能需要将《论语》《春秋》《礼记》等名着先给讲一遍,然后才能慢慢进阶到更进一步的内容。

最次的班级内,这些人可真的都是清苦人家出身,所有孩子基本平均年龄在十岁上下,绝大多数人都是只识得一部分字,但都不会写字。这里的老师可能是最辛苦的,需要教他们识字、写字,然后才可能慢慢接触一些深层次的东西……

当然,最次的班级内,也不需要有名有姓的大儒去教导,毕竟识字写字这种基础的任务,完全找几个有文化的小吏都可以胜任,不需要麻烦大佬,要不然大佬也太掉价了吧!

学宫内部也有考试升迁,一年一考试,可以让次级班内的学子们升入更高一级的班级,接受更高档的教育。同样的,最高级班级内的学子,每年科举举办时期都可以去选择参加考试,若能考中,皆大欢喜;若考不中,愿意回来继续学习的,也不撵你走,只要在学宫内的总年限不超过五年即可!